§10現代火箭的發明與發展(1/3)
火箭的發展有著漫長的曆史,古今火箭在性能和結構複雜程度上相差極為懸殊,但原理卻是相同的:依靠不斷向後噴射燃氣而前進。
古代火箭主要用於作戰,但已有人幻想利用它航天。據野史記載,1500年前後,中國一位叫萬戶的學者,把 47枚火箭綁在椅後,自己手持風箏端坐椅上,請人同時點燃這些火箭,決心飛上天去。結果一聲爆炸,碎片紛飛,再也找不到萬戶。為了紀念這位為人類航天而獻身的先驅者,現代科學家將月球背麵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萬戶火山口”。
現代火箭的產生和發展是建立在大量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礎上的。由於**燃料燃燒的理論和技術問題都比固體燃料簡單,所以現代火箭是從**火箭開始的。蘇聯、德國、美國都有代表人物在研製火箭方麵取得傑出成就。
齊奧爾科夫斯基是蘇聯人,他從小多病,曾經患猩紅熱,病後耳朵幾乎聾了,被迫中途退學。但他頑強自學,22歲參加中學數學教師的招考被錄用,開始了中學教師生活,業餘時間搞科學研究。1895年他寫了一本科學幻想小說《奇異的地球和天空》。1898年,他寫成《用火箭推進飛行器探索宇宙》一文,拖延 5年以後才發表在俄國《科學評論》雜誌上。這篇文章第一次闡述了火箭飛行和火箭發動機的基本原理,具體說明**火箭的構造,認為可以用液氧和煤油做推進劑,提出了質量比(起飛質量和推進劑消耗完後的質量的比值)概念,推導出計算火箭飛行最大速度的公式。它從科學上證明了太空旅行的可行性。齊奧爾科夫斯基共發表論文、科普文章、科幻小說等近600篇。1920年,列寧親自下令支持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對蘇聯火箭技術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