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徐子先苦笑道:“其在各官庄盘根错节,帐目上并无太大问题,最为关键之处是在免役钱和隐户的投献钱上。要知道,这两样可都是不能报官,不能说在明处的……”
两人都是世家子,当然知道徐子先说的是什么意思。
按制,亲王,国公,国侯,还有文武大臣因功封的县侯与乡侯,亭侯,后者没有实封,只是一种荣誉。
国侯则有实封封户,每户按月交纳三十文钱,抵了粮食等实物,减轻百姓负担。
这个数字在国初时不算太优待,国初时天下初定,赋税定的很低,杂税也少,所以国初太祖年间天下户数比现在多几百万户,耕地也比现在多,也有海贸,工商,盐铁也专卖,太祖初年的收入才六千万贯,到太祖晚年鼎盛的时候到一亿贯。
到文宗年间,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天下户数达到顶点,赋税中杂税曾加,酒醋一类都开始专卖,朝廷各种捞钱,税赋达到了三亿贯。
这时百姓的负担就开始加重,天下人的收入增加了,税收也是增加了。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同时要面对几股强大势力的威胁,朝廷军费开销剧增,同时文武官员的俸禄太优厚,朝廷开销越来越大……每三年一次的文武进士要取中一千多人,朝廷的负担委实不小。
加上百万以上的军队,各种浩大的工程,还有对远来诸夷的赏赐,夷人贡一千钱,还赐两千,这也是朝贡的规矩,结果朝贡越多,大魏就亏的越多。
到崇德年之前,普通的百姓生活压力就是很重,而宗室封地的食实封的封户,赋税水平还是维持着一年三百六十文钱加四十天力役的水准,相比较而言,这些封户的负担只有普通百姓的十分之一。
由此官户资格变得异常珍贵,在几十年前开始有大量百姓自愿成为各宗室官庄的隐户,就是假造名册,托名是官户,借此逃避朝廷的税赋,不管是中枢的国税还是地方的杂税,力役,都可以一抹而空。
这般下去,怕是全天下人都要成隐户了,自宣宗年间开始全国性的大清查,大量隐户被查出,其后宗室不准再收隐户,在当时的严刑峻法之下,宗室都将自家隐户交出,再下来过了几十年,隐户还是不可避免的增加,但宗室都不敢滥收,算是和朝廷还有地方官府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官员自是也有隐户,比如宰相按制可免三千亩田赋税,三百丁的力役,实际肯定远远不止此数。
哪怕是从九品的小官,亦可免几十亩地和十余丁役。
所以朝廷免役免税的大头是文武官员,宗室和他们的实际地位一样,仍然是利益版块里的小角落。
这种事,只是默契,不可公开,如果徐子先把李诚从隐户中做手脚的事捅出来,倒霉的就只能是自己。
福州的大佬们会上下其手把这事按下去,李诚豪奴欺主肯定没好下场,徐子先这二百五也定然没好果子吃。
魏翼沉吟道:“得找到拿的出手,能送到官府的证据才好治他。”
三人齐涮涮点头,徐行伟闷声道:“这李诚看来就是看准了这一条,想叫侯府吃哑巴亏。”
魏翼冷笑道:“也是看出南安侯府没人,要是另几家宗室,有在外当官的,带了出去,随便找个借口打几十板,立个站笼,要么关黑牢里,压土布袋,没几天就摆弄死了……”
徐行伟失笑道:“燕客,你名字豪爽,为人可不是这样,不要说的这么凶巴巴的吓人。”
魏翼笑道:“我这时一时气话,不过说的也是实话,李诚要是赵王府的,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徐行伟点点头,说道:“君子可欺之以方,明达要对付这等人还是要兵行诡道,有什么要我兄弟帮忙的,只管说。”
徐子先笑道:“自然要你们帮忙,到时候你们一个也跑不掉……我要问问,福州周报你们可有熟人在?”
两个兄长都笑起来,笑了半天之后,魏翼一脸谦虚的道:“不才区区在下,就是周报主管编辑之一了。”
徐子先大喜,说道:“这样最好了,朝中有人好办事了。”
魏翼道:“职权之外,可是帮不上。职权之内,就算小小违规,为兄我也是担待了。不过,文学一版是一个致仕的老进士把持,我可插不上手。”
文学版就是那些进士举人登载诗词歌赋的版块,一般来说百姓不怎爱看,都是文人骚客官员绅士们才喜欢。
有一些大佬新写出诗词来便是在这一版刊登,报纸不指着这个版块登广告赚钱,只是希望能保持高格调,吸引官员士绅的注意,对报纸的人脉和格调都是好事。
身为一个穿越客,徐子先早就发觉大魏与历史上诸朝代不同的地方,对宗室的限制和利用做的很不错,外戚一律不封爵,只得名义上的节度使一职,太监的人数极少,几乎被文官压制的死死的……宫中太监是受外朝吏部管理,对中原王朝来说,相当罕见。
此外就是有武备学堂,邮局,报纸和客运马车一类事物,另外开矿办厂都很自由,宽松的政策使工商业极为发达,在福建路到处都有极大规模的铁矿场和铁器工厂,工厂排放的浓烟如迷雾般的笼罩着大地,徐子先少年时随父游历过几次,印象极为不佳。
再有就是海贸发达,使得大量财富随着色目商人往来不断。
第十一章 时光
魏翼的话当然有所指,徐行伟用关切的眼光看着徐子先,对一个有追求的宗室子弟来说,能在周报这样有影响力的大报上登录文字,毫无疑问是相当有面子的事。
也有切实的好处,在各种大报上扬名的名士,会获得更多的人脉和官绅们的看重,出现在各种高层的活动里,获得融入更高层圈子的机会。
徐子先在此之前,面临种种压力,更是想对父亲有所交代,当然也是想融入这种圈子里,可惜是失败了。
“我不会再写诗词了。”徐子先做了一个坚定的手式,问魏翼两人道:“府城中那些人近日来都如何了?”
“神威将军柳自立要成婚了,成婚之后去漳州军前效力,他可是不想去,大都督府可是饶不过他。”
“信昌侯府的世子徐公达近日被其大父逼着四处相亲,苦不堪言。”
“靖远侯府失了火,二公子陈敬辅半夜跑到大街上,赤身**瑟瑟发抖,被人引为笑谈!”
“赵王府还是那样,每日宾客不绝,哦,徐子威要和子张兄一起去京师了,他是去京师当亲卫郎去了。”
徐行伟插话道:“人家是赵王嫡子,上来就是从七品郎卫,这个羡慕不得。”
本朝宗室受到限制,不过也是看亲疏远近,赵王嫡长子其实是今上崇德帝,不过自幼抱入宫中,徐子威原本是第三子,其上有一兄长早夭,于是其成了嫡长。这是将来要承袭从一品亲王位的人,宗室说是一代降一等袭爵,比如上代赵王之后,这一代原该是国公,但合该赵王府发达,成宗皇帝无子,将赵王长子抱入宫中教养,后来成了今上崇德帝,赵王当然不必降等,而且此后最少还能袭两代王爵。
为何,宗室之法规定,有大功者封王,三代承袭。
赵王府替成宗皇帝存亡绝续,就是对大魏,对宗室都有大功,不仅本代和下代都是王爵,再下一代也是,第四代之后再开始降等。
这种办法也是相当公平,徐行伟不是说酸话,只是感慨,他毕竟也是宗室子弟,第一代先祖亦是王爵,其祖当时封燕王,第一代王,第二代公,第三代侯,可袭三世,再下来是袭封为征东将军,然后是振武将军,扬威将军。
到徐行伟这一代已经出宗,无有官职世袭了。
徐子先举杯道:“我等皆是丈夫,仰祖先余荫就算富贵了也无意思,富贵当自家去求,惟愿我兄弟三人,能贫贱富贵都彼此不忘,贫贱与共,富贵亦与共。”
徐行伟和魏翼都是吃了一惊,两人俱是举杯与徐子先一起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