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36章

字体:16+-

第36章

徐子先看着小妹,问道:“还有第二呢?”

“嗯……”小妹颇为忸怩,但还是朗声道:“阿爹说,除了一些金银首饰,这钱是给我的嫁妆。”

“啊,是这样。”

徐子先恍然大悟。

这时候世道可是和后世不一样,后世的婚姻,除了少数高层的利益交换外,一般买房是男方,车也是男方,还得给彩礼钱,这是因为后世明显的男多女少,供求不平衡造成的状态。在现在的大魏,男子娶妻一样要给彩礼,却是因为妇人到了夫家,基本上就是和娘家断绝牵扯,不是说不能回娘家,而是回了娘家就是外人,其父母的养老送终一切事情与出嫁的女儿无关,而且最要紧的一条,妇人在夫家的地位,是看其嫁妆的多少。

嫁妆多,则妇人地位高,婆家不会轻易得罪,嫁妆少了,则相夫教子的同时可能还要忍受奚落嘲笑。

妯娌之间比嫁妆,婆婆白眼,丈夫不满,这可能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古时妇人的地位很低,完全不能和现代相比。

徐子先内心油然一阵感动,怪不得向来操守很不错的父亲居然取走了全部的公使钱。这东西算是灰色收入,宰相一年的公使钱过万贯,比表面上的俸禄还高的多,如果讲操守的就是拿着用,但不会取回家。

真要取回家用,旁人也不会说什么,但风评肯定不太好,官也做不长。

为了小妹的嫁妆,当初父亲肯定相当的忧愁,若是攒不够足够的嫁妆,小妹到了夫家肯定会受到冷遇和苛待。

特别是父亲亡故,夫家没有亲族长辈,兄长又是个不得志的外围贵族的情况下,小妹在夫家的状况,定然是十分的不如意。

小妹最终嫁的是靖远侯府的世子陈敬中,没几年就郁郁而终。当时的徐子先还哀叹小妹的命不好,现在看来,估计多半是小妹嫁妆不够丰厚,区区几千贯是百姓一辈子赚不到的钱,对一个侯府来说,这个嫁妆差强人意了一些。

最关键的还是徐子先的不争气,始终在宗室圈子和贵族圈子受排挤,被徐公达和陈敬辅联手打压,沦为小丑般的角色,小妹在靖远侯府不受气才怪。

徐子先眼中有感动,也有隐约的杀气,买桔子只是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他迟早会叫两个小丑付出足够的代价……

“小妹,”徐子先把盒盖盖上,沉声道:“既然是你的嫁妆,这金子我不能拿。”

小妹估的价差不多,时价金银比是一比十五,银钱比是一比一千,眼前的金子,应该就是两千贯左右了。

徐子先看着小妹,似乎是头一回见到自家妹子。

小小年龄,还真是胆大心细,这么多金子就这样锁在厢房柜子里头。

不过转念一想,别院里能进来后宅的基本上就是仆妇丫鬟们,都是官庄上过来服役的身家清白知根知底的人,前院和外围有门子和庄丁,闲杂人等也进不来,可不是锁起来就行了。

倒是小妹真是性格中有男子的豪气和大气,说起嫁妆时也没有忸怩作态,嗯,看来自己一向是低估了自家的小妹。

“说了是借。”小妹又露出那种看智障的眼神,她道:“我可是相信大兄你会把钱赚回来的,总不能叫我两手空空的去嫁给陈敬中?”

“陈敬中今天快二十了,比你大六岁多。”徐子先道:“小妹你是看中未来丈夫的家世,还是他的品行,人格,和你是否恩爱,相处相得?”

“当然是人品最重要。”小妹面红过耳,可回答的还是相当肯定。

“那就行了,金子我就先拿着。你的婚事,我会安排好。陈敬中,不是良配!”徐子先也不矫情了,他原本的几个备用计划都用不着了,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家中的最后一笔财富,若是叫自己挥霍了,小妹真的嫁人也难。

他轻轻拍拍眼前小女孩儿的脑袋,这是他的亲妹妹,对他无比的依赖,他一定要将所有的事都做好,不负小妹,也不负秀娘,也不能负李仪和秦东阳这些属下,还有魏翼,徐行伟这些朋友……

在这个世界的牵扯越来越多了,徐子先也是从开始时的无所适从,经常的头痛欲裂,变得充满信心和斗志,可能人就是这样,责任越多,责任感就越强,反之亦然。

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不是我擅长的,但这本书开局不想太严肃,也尝试着加一些。

这本书的节奏会比较快,请放心收藏。

第三十章 江边

和小妹告别后,取了金子放到自己的卧房,徐子先也放松了许多。

有这一笔钱,招募流民少年,加以训练,再招募几个信的过的牙将,加以收服,拉拢,这些事都能开始进行。

然后还要找一些官庄上管事的人,同时招募一些靠的住的财务人员,跟着孔和开始慢慢调查所有的村庄隐户,还有梳理镇上商行店铺的用工情形等等。

这些事都可以一步步的进行下来,李诚父子被拘押的这段时间,就是最好的良机,一定要把时间抓住……

接下来徐子先终于见到了秀娘,她按着承诺来报答自己。沐浴之后的秀娘没有梳好头发,擦干了之后,穿着中衣悄悄走进了卧房。

一股皂角的香味和女子身上特有的清香充斥了整个卧房,徐子先感觉口干舌燥,一时间手足无措。

后世的大学生灵魂压制住了潜意识,也似乎是过了千年之久,哪怕曾有的经验也早就荡然无存,徐子先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秀娘红着脸走过来,似乎也是十分紧张,但徐子先更象是被胶水胶住了一样,根本不知道如何时是好。

她颤抖着走过来,象是下了什么天大的决心一样,慢慢走过来,坐在徐子先的身边,然后将还有些水气残留的头发靠在徐子先的肩膀上,水气和头发的香气令徐子先沉醉,他突然宁静下来,伸出胳膊,将这女子紧紧的揽在怀中。

……

闽江水浩浩荡荡流淌而下,向着出海口方向而去,三三两两的渔船在江面上捕着鱼,一群群的鸭子在江边的芦苇荡里钻来钻去,这里是镇子对岸的邵武军的地盘,徐子仪坐着大船与李仪等人一并过来。

从江边向西北看去,崇山峻岭横亘于前,大山隐藏在云雾之中,东南方向山势较缓,但仍然是一片片的山峦在眼前,只有极少数的平原地区可以耕作,大量的村庄集镇主要集中在平原和山势平缓的地方。

徐子先若有所悟,他身后的地方也是山脉众多,福州府七成的地貌也是丘陵和山地,郁郁葱葱的山峦一个接一个,但多半没有巨木,只是矮树和灌木为主。

只有三成左右是平地,福州的东南西北俱有大山,只有府城四周三成左右的地方是盆地区域,也是福州耕地最多的地方。

怪不得福建人也是大魏出海贸易和移民最多的一路,在吕宋有十余万漳州人,在东洋也有十余万人,在倭国还有两三万人,东藩岛上也有过万泉州和漳州人,加上少量的福州人。

在这个地界,出海贸易,捕鱼,这都是最正常的事,沿海的人,只能向大海讨活路,还好大魏海贸异常发达,泉州港口里几乎每天每夜都有新船靠岸。

贸易的繁荣带来了地方的工商发展,眼前这几千流民若是在北方绝对不能在一个地方呆这么久,地方负担不起,只能是流动乞讨,逐渐被各地消化,或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再定居下来。

沿江搭着窝棚的流民是在崇德七年时过来的,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逐渐也有一些流民返回漳州,毕竟漳州元气已逐渐恢复,可是还是有相当多的流民被困居在外,他们每天在附近村庄和集镇打短工,加上捕鱼放鸭,勉强维持着生活,凭着这些,每天能吃上饱饭都算不错了,更不要说积攒路费,全家老小走几百里路回到漳州老家。

当然主要原因是他们还活的下去,当初跑出来的时候可能是一样穷困,但身后是杀人如麻的海上五大盗,逃命的时候是顾不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