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182章

字体:16+-

第182章

司闻都将来可能不止是一个普通的都,金简也立志不当一个普通的都头。

……

徐子先在府城期间,李仪终于是招募够了足额的水手,同时也将停泊在江边的三艘福船,重新整修了一遍。

福船是尖底船,有水密舱隔水,当时的设计来说已经相当先进,可以行远,但载运能力比天方人的软帆船要差一些。

另外就是三桅硬帆,吃风能力不及软帆,调控避风的能力也不及软帆。

但就南中国海的你那个形来说,福船也是相当优秀的可以远航的海船,船首一根短桅,中间和后舱各立两桅,中桅最高,悬挂的硬帆也最阔大,吃风面最多。

三艘福船,都是长三十一到三十四米,宽四米半到五米,吃水近两米,主桅高二十三米左右,福船最大的特点是有深海舵和浅海舵,这弥补了硬帆的不足,不管是在深海还是近海,操控起来都可以方便如意。

这种船,和广东船,南京沙船,从形式到能力上都相差不多,人员可以载运五六十人,去掉水手,可用来做战的士兵是四五十人左右。

战船形制的福船还会在两舷加护板,开射孔,掩护在顶层做战的士兵。

底舱是放置压舱物,二层居住水手和士兵,三层用来操作船只,顶层则是与敌交战。

江上的三艘福船是商船,并没有经过战舰式的改装,一般商船的二层和三层都会放置货物,以眼前这三艘船的大小和吃水,载运量应该在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吨左右,在当时之时已经算中小船只了。

天方商船,已经有长五十多米,宽十一米,吃水七米的大型商船,载运量在八百吨到千吨左右,这已经是现阶段木制风帆商船的极致,其从欧洲出发,至中国需半年左右的时间,沿途贸易,船小的话,太不划算。

一次贸易要一年以上时间,如果是福船这样的小船,补水补食都很困难,而且带的货和人员也太少了。

眼前这三艘船,是蒲家这一次损失最大的战略物资。

就算眼前这三艘福船,新船最少得值钱五六万贯,甚至更高。

只是这三艘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所以在估算俘获物资时,这三艘船只抵价一万五千。

这样也是意外之财,令徐子先在内的所有人为之欣喜。

修复这三艘船,李仪是与林定一接洽。

林家是泉州造船业的大商家,每个月都有若干新船下水,修补这三艘福船,每艘报价一千五百贯,实在相当昂贵。

但林定一已经坦言是成本价,有人情在,若不然最少得两千贯一艘。

大量的木料要更换,铁钉,木作,都需要更新,若不然只能还在闽江和近海跑一跑,北上京师四五千里的路程,若是出事可是了不得的大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从年前就从泉州调老手来,南安这边也动员了几百人,不少人年都没回家过,所有人都知道世子要用船时都是出心出力,比做别的事上心的多。

到上元节后,船只修补完成,从澎湖,泉州,漳州各处募集来的六十多个水手也纷纷到位。

三个老资格的船长是澎湖知县陈正宾推荐了一位,姓林,泉州同安人,五十余岁,在海上三十多年,几乎见过所有的大风大浪。

另外两位,则是林定一所荐,都是泉州的老水手,但没有大商家支持,当不上大船的船长,南安侯府这里,对他们也算是一次不错的大好机会。

南安港口这边,还停泊着大量的船只,林家的人在慢慢修补,等南安水营成立,很有可能早期加入的,都能博一个朝廷官职在身上。

这个诱惑,对普通人来说相当的大了。

上元节后,三艘福船修补完毕,李仪眼看着每船上都出了十来个水手,费力将主帆升了上去,沿岸不少人在这边观看着,都是有一点激动的感觉。

南安这边从无至有,现在也算是有一点家大业大的感觉了。

这三艘船,原本都是运送群盗前来,福船的一大特点是主帆升降相当困难,硬帆沉重,每次升降都要出动十来人,费尽力气才能将主帆升上去。

此前这三艘船破烂不堪,主帆降了干脆没升,闽江上也没有什么风力可被利用,只用尾帆和前帆就够了。

待主帆升上去,岸边鞭炮声大响,这是南安团练和商民百姓,在南安这里替徐子先壮行。

“我不能去福州替世子送行。”秦东阳按着刀站在江边,年后武卒已经恢复正常训练,有一些打了胜仗后骄纵的武卒,秦东阳一个也不饶过,该打军棍就打军棍,该禁闭就禁闭,算是把这股虚骄之气给杀了下去。

这也是徐子先临行前的再三嘱咐,骄兵易败,绝不可轻纵,适当的放松可以,要是恃功而骄狂,甚至干犯军律,徐子先放权给秦东阳,该关的关,该打的便打,甚至犯下严重军法的,直接开革,或是上报大都督府处刑。

在此严令之下,秦东阳的威望也够,当然是能镇的住那些尾巴翘起来的武卒。

“有空的话,我会给武卒中的队官以上,开识字班来讲武。”李仪道:“世子有此打算,我们当然要不怕劳累。”

秦东阳道:“这事世子回来之后会亲自抓……那些小家伙们也差不多能出师了。”

百人不到的少年牙将,徐子先当宝贝一样教了半年,每个人都识字在一千以上,自己看书也够了。

底下就是在武卒中开识字班,徐子先会亲自任教习。

在军队中,要么是文官那样,通过武将控制军队,这种办法最弱,除非文官本人知兵,并且能通过亲卫控制中层以上的将领,有一定的武力,否则的话非常容易被武将架空。

然后就是武将层层叠叠,通过身边的幕僚,护卫,私兵和亲信来控制军队,这样很容易形成私人的小圈子,会在军中引发不和,乃至内斗。

徐子先是打算用更好的办法,将领读书,识字,知忠义,打造一个奋发向上,较为团结和忠诚的集体,这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古人能做到的,他当然也能做到。

“我先叫孔玄平,傅牧之几个编合适的教材。”秦东阳的话隐隐有点醒的意思,李仪也是醒悟过来。

识字班等于是团练军中的讲武堂,徐子先十分重视,李仪就算好意,徐子先也不介意,会不会有人说李仪把手伸的太长?

“长史官,请上船了。”傅谦和孔和等人已经上了船,意气风发的唤李仪上船一起顺流而下,直抵闽江江口,在那里与徐子先会合。

“秦司马多辛苦。”李仪匆匆拱手,与众多同僚一起上船去给徐子先送行。

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众人会从福州港口上岸,再沿陆路回来,南安这里无人守家不行,秦东阳当然不能离开。

三艘福船陆续升起主帆,奉命随行北上的百余武卒陆续从踏板上船,时间不久,三艘福船的甲板上都站满了穿着劲装武袍的将士。

铁甲当然不能带,带武卒护卫不怎么犯忌,若是带着大批披甲的将士进入燕京,当天就会有御史上奏,第二天政事堂就会下令逮拿徐子先等一干人等,这是自寻死路。

京师的权贵宗室,也没有哪一家敢在家里私藏铁甲的,超过五领就意涉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