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王上想的通透。”方少群脸上显露敬佩的表情,这一次他没有再多说,只是俯身一揖。
……
“本月生丝,茶,糖,还有豆类,盐,出脱的货物售得一百一十万贯,扣除本钱七十万贯,纯利在四十万贯左右。”
码头上到处是乱哄哄的人群,李仪和孔和等人在码头上迎接了王妃,众人见礼之后,陈文珺相当大方的勉励了诸多官吏,然后在警备士们的护送下到花溪王府别院去。
数以万计的岛上居民,官吏,将士,还有新至的移民看到了王妃,也看到王妃落落大方,勉励官吏,将士的情形。
这一幕令人印象相当深刻,李仪此时的心境就是极好,尽管身处闹市般的码头,近来的政务繁忙了十倍不止,他的心情仍然是很好。
孔和说了一句,又接着道“四十万贯,十万贯是转口贸易,将本求利,实在不高。最高的就是盐利,只有万贯不到的本钱。外来的商人还是在排队等着种们发货。”
东藩盐已经完全占领了南方诸路的市场,比官盐好的多的质量,卖的价格和私盐一样,各地的私盐贩子几乎被横扫一空。
对私盐贩子来说,中山王府简直就是生死大敌,他们的活路都被挤压横扫,完全没有了。
但这些人的述求和不满徐子先不会在意,私盐贩子心黑胆大,都是将脑袋提在手里赚钱的狠人,他们多半就是各地的山匪和流贼,有利赚就卖私盐,无利可赚时就打家劫舍,这些人的怨恨正好,坐实了徐子先在士绅们眼里的形象,对将来拉拢人心相当有利。
官盐的份额当然也会有极大的损失,不过总体来说应该在各地转运使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东藩的盐场扩大了十倍不止,每个月的工钱都快破万贯了,近两千盐工负责二十多个大型的晒盐场,不停的出盐,就算如此,仍然是赶不上外来商人前来购买的份额。
“我已经与陈公打过招呼。”孔和对李仪悄声道“盐票下发,势在必行,现在这样,人人均拿着钱坐等,原本就不是办法。各人先出钱购票,按购票时间来发货,我中山王府的信诺人人应该均信的过,这样一来,每月可以先得数十万贯钱乃至百万贯钱。”
“嗯,”李仪点头道“此是一。”
“其二,”孔和接着道“岛上储粮不足,主要是稻米不足。就算油坊榨油不停,咱们的豆子储量还有二百万石以上。我与诸多粮商协商过,咱们以豆换粮,二石豆换一石糙米,或是四石换一石精米,粮食储量不足的麻烦,可以迎刃而解。”
这个思路也是相当不错,其实南方人都是吃米为主,吃面都是吃点扁食,汤饼之类的点心类的面食,寻常时候,有钱人吃精米,无钱的吃糙米,在福建路,澎湖和东藩一直有种豆的传统,但豆子多是用来榨油,只有最穷困的人家才会煮豆子吃,权作充饥之用,就不考虑口感什么的了。
近半年来粮价飞涨,糙米都涨到了两贯一石,豆子这样的杂粮也到了一贯一石的高价,并且民间贫民更愿意购买杂粮。
毕竟豆子营养也不差,比糙米还便宜一半,一石豆子足够五口之家的贫民吃上三个月,当然,前提是还得配大量的野菜,还得有油盐和一定的荤腥摄入,否则的话仍然会慢慢的因为营养不良而死。
用豆子换粮食,其实是李仪的启发,他是打算用榨出来的豆油来换,毕竟人人都知道,盐离不得,油也离不得,每天不沾一点油星,就算餐餐吃饱,人的身上仍然没有力气,做不得重活。
不过榨油出售或是换粮都要一段时间,孔和干脆决定以豆换米,诸多福建路的大粮商都颇为赞同,并且争先恐后的预定份额。
孔和又道“棉布纺出来的有四万余匹,接下来还会有十五万匹左右,第一季收获有二十万匹,也是相当不错了。”
李仪道“抽出一艘福船,再派两艘两舰,令陈道坚不必在南安,带着舰队去倭国,将首批棉布出脱掉,建立稳固的商道再说。”
孔和抱拳一礼,说道“李公这样决断很是,不必等棉布都纺出来再出手。倭人虽然早就沟通好了,但此辈非我族类,还是小心为上。况且大宗棉布,价值二百万贯,也要找到身家丰厚,足够大胆的商人吃下来。我们不能在倭国慢慢发售,耗费时日,回款也太慢了。”
李仪面露坚毅之色,沉声道“殿下将岛上事务交托给咱们,岂能不多用些心思?移民,打仗等事,没有钱粮就是无根之木,我等只能殚精竭虑,替王上将这些事情做好。”
“是的,下官亦是一般的想法。”孔和没有多说,但他脸上的疲惫与振奋之色交聚,这些时间,又要将事情做好,还要想办法开辟财源,同时负责安顿新至移民,每天管理岛上的钱粮事务,还要开拓财源,也委实是将这个主财计的总管累的不轻。
李仪又道“傅谦也是累的不轻,等殿下讨灭流贼,立足福建之后,大伙儿应该能轻松一些了。”
“也未必。”孔和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志向高远,抱负不凡。福建路,广南两路,荆湖两路,当是下一步的目标。整合地方,镇守南方,替朝廷守好南方,练好兵马,北上讨胡,这才是殿下最想做的事情。”
李仪面露沉思之色,亦有一些激动。他们陷在繁琐的制造,生产,安顿移民等诸多事务中,涉及到军事,政务,吏治,民生,商务,工业,农业等诸多的产业,几乎是昼夜不停的忙碌着。而所有人心中也是知道,现在中山王府到了一个极为要紧的关口,迈过去,便是另外一番格局。
大魏王侯
大魏王侯
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敌之资
“当当当当……”
一声声击锤的锻打声中,还有水流的冲涮声,链条的转动声响个不停。
福建路那边的天气已经转凉,中秋节都早就过了,东藩南部这里还是相当的闷热,傅谦在工坊里专注的看着锻锤,满头大汗也顾不得,身上的官袍也早就濡湿了。
大群的工人都是打着赤膊,将熟铁胚放在厚重的击锤之下,不停转动锻打着。
“成型了,大人。”
这种锻打铠甲是标准的冷锻法,用精熟铁的铁胚放在击锤之下,不停锻打去除杂质,并且逐渐击打成型。
冷锻出来的铠甲,比起熟铁直接制成的铠甲更坚固,更稳定,防御能力当然也是越强。
傅谦神色激动的看着工匠呈上来的胸甲,神色之间满是激动与骄傲,自豪等色彩。
“这便是胸甲。”傅谦身边有一群二十到三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多半也是精通杂学,或是对杂学有兴趣,而且相当聪慧,这些人通过考核之后并没有担任具体的官职,而是一直跟随在傅谦的身边左右,学习这个大匠的各种技巧。
“恭喜大人。”
“大人替东藩又是解决了一个难题。”
诸多的学徒都是喜上眉梢,纷纷上前向傅谦拱手贺喜。
傅谦摆了摆手,笑道:“以水流带动齿轮,齿轮带动链条,链条带动击锤,击锤锻打,将整块的熟铁打成凹形的胸甲,这整个设想,都是由殿下提出来的。本官不过是负责完善细节,不停设计,试验,要说首功,这一次不是本官,是大王自己。”
“那大人可拿不到最高等级的赏赐了。”
傅谦性格比李仪,孔和等人更是随和的多,更不要说傲气十足,等闲不理会闲人的方少群。至于军方的将领,身上自有杀气在,可是没有人敢随意和他们开玩笑。
有人和傅谦说笑了一句,傅谦也不在意,又是一摆手,说道:“坊机织机已经不少了,况且还有商行股份。你们哪,也都会有份的。”
“商行股份?”
“没错。”傅谦道:“大王成立了南洋商行,其实也包括东洋和西洋,大王说统称南洋得下,咱们福建人就是俗称下南洋,这样方便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