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714章

字体:16+-

第714章

黄袍加身的故事,套在李国瑞身上,人们大体的反应就是构谄。虽然天子和两府必定要做一些防备,但其实众人知道也就是走个程序,不得不然。

若是李国瑞和岳峙提议要秦王来领兵,黄袍加身就不是一个故事或笑话,而是相当现实的威胁了。

以徐子先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有掌握东藩和福建路的财力物力,以及独步大魏的水师力量,加上十余万精锐的府军,整个大魏没有哪一个人能如徐子先这般拥有这样的实力和地位,以及过人的声望。

武功文采身份地位,重要的是近支宗室,开府亲王,再给徐子先掌握了北伐的三十多万大军,就算徐子先自己不做,恐怕底下的人也会一窝蜂的想要他黄袍加身了。

这就是实力和地位,还有气运,如果李国瑞兵变,最多是其最嫡系的一些将领拥戴,甚至是无人拥戴。而如果是徐子先挟大胜之威,又有李国瑞岳峙等大将拥戴,三十多万大军归附,以水师直入津海威胁京师,十来天之内,怕就是宫城之内的皇座之上要换一个人了。

“他的血脉,身份,地位,实力,功劳,哪一样不够资格窥视大位?何况朝廷绝不可能允他北上,坐拥东南,操练兵马,强加水师,以待时变,他哪样做错了?”李国瑞冷笑几声,接着道:“难道叫秦王在东南地方醉生梦死,求田问舍,韬晦自污,待国有大变之时毫无办法,这才对的起宗室国家?”

“你也算巧言善辩了。”岳峙这时已经被李国瑞完全说服,当下摇头道:“总之这些话我就当没听到便是。”

李国瑞微微一笑,说道:“何必当没听到,难道你不觉得现在心头一快,身上沉甸甸的重压都轻松了许多。”

岳峙眯眼想了一回,说道:“似乎是这般没错。”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了然于心,一并大笑起来。

以三十多万人与东胡会战,其中二十多万最为精锐的将士要去拼命,此役说关系到大魏生死存亡是没有虚言。

按原本的战略是徐徐而进,两年时间才见效果,岂料才半年时间,朝廷就以解职问罪来威胁决战。

对岳峙这样的如铁男儿,还有李国瑞这样有气节的文臣来说,解职问罪亦不能吓住二人。但陈常得的话还是说服了他们,若将他们解职,换成何獾与李恩茂来领兵,等于是阵前易帅加易将,何獾虽然也是积功到枢密副使,平生却没有打过什么象样的胜仗,李恩茂也

就是经验丰富的宿将,也没有拿的出手的战功。

两人若不听命,等若将大军交给不合格的统帅,以李国瑞和岳峙的性格,安忍如此?

这责任,只能他们俩自己背起来。

此时此刻,两人内心却是一片轻松,不管怎样,大魏哪怕是在这辽西惨败,好歹不会有顷刻亡国之忧,以秦王之能,加上水师之强大,不仅秦王幕府的水师力量强横,王直,康天祈似乎也可以为秦王所用。

东胡人再强,想以铁骑过江,也近乎是痴人说梦。只要水师锁江,将襄阳,洪都,江陵联成一线,甚至沿海骚扰,控江扼淮,东胡也就最多能占据残败的北方,大魏太祖当年以南伐北一统天下的局面,未尝不是可以再重现一次。

原本李国瑞与岳峙觉得自身肩负的压力如山一般,压的两人喘不过气来,现在这个时候,终于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了。

……

彻辰汗是一个四十五六岁年龄,身高较常人高出一头甚至一头半,躯体亦是比常人宽出许多的高大胖子。

他和族中的贵人们,不管是那颜还是万户们走在一处时,不光是走路时的位置处于最中心,也定然是最为显眼的一位。

东胡国崛起已经近百年,是契丹,靺鞨,鄂温克,鄂伦春,还有女真人,北虏的林中诸族,还有少量的朝鲜人,汉人,这些林林总总不下十来个的民族最终以农耕和放牧,加上渔猎等诸多生存办法抱团融合,最终形成了东胡这个国度。

历时百年,众多民族已经算是融合在一起,大家都说类似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就是通古斯语,原本就差不多,经过百年的融合,很多词汇被发明出来,也有一些固有的词汇消息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并没有人会觉得可惜,遗憾,这个小国度从鸭绿江边到老哈河畔,包括长白山的天池和辽河的平原,再到辽南的海边,整个疆域大约是东西快马跑三四天,南北快马也要跑五六天的距离。

若是不急不缓的带着宫帐军游猎,往北方可以走半个月,往返需得一个多月的时间。

彻辰汗喜欢沿着脑瘟江往北边走,江面宽阔,两岸很多猎物,野天鹅,大雁,鸭子,各种鸟类数不胜数,到处都可以获得补给,河里的鱼用棒子都能打的到,都是半人多大的大鱼,烤起来肥嫩可口,不比正经的猎物差。

彻辰汗就是个好猎人,他十岁出头就能骑烈马,在马上张弓驰射,一天之内能射死过百只兔子,十五岁时他就与同伴一起入山林深处猎虎猎熊,二十不到,他的住处里就悬挂着若干张熊皮和虎皮。

在二十五岁时,彻辰汗为一部那颜,与前任大汗一并入关多次,他们裹挟着北虏牧民,从漫长的边境线冲到大魏境内,闪击魏军前锋,绕道截魏军粮道,多次冲击魏军主力,扰乱其阵列,在多次试探,闪击,迂回之后,抓到魏军主力的错失,以重骑突阵,精锐铁骑自两翼夹击,弓骑掩射,将漫天箭雨泼撒在魏军头顶,铁骑冲击之时,如山崩地裂,魏军步兵若阵而后战,还有机会抵御,若稍有不慎显露破绽,则必败无余,且必定是惨败之局。

这样的战场,彻辰汗还是一个普通的汗王子的时候就参加过多次,然后是千户,万户,那颜,最终到大汗。

这位至尊的大汗穿着银光闪闪的铁鳞甲,甲衣被磨的银光闪烁,在铁甲之外是厚实的狼皮袄子,再配上狐狸皮缝成的披风,哪怕是春寒料峭,也未叫大汗觉得有丝毫寒意。

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

大汗的两手还是光着的,抹了些油脂,以免寒风将手吹裂了口子,不得开弓射箭。在这方面,大汗和普通的牧人一样,并没有丝毫不同。

大汗过于高胖,在其身上的黄膘马其实是一匹高过普通战马半边身子的大马,但在大汗身体,似乎象是一匹还没有完全成年的儿马,晃晃悠悠慢慢前行,象是有些没精打彩的样子。

在大汗四周,是几个最尊贵的那颜,左部那颜完颜宗树,右部那颜完颜德,前部那颜耶律术,后部那颜耶律明,这几位是整个东胡部族中最为尊贵的存在,那颜之下是诺颜,再其下是诸王子,可以是大汗之子,也可以是诸那颜之子,大汗之位,是在那颜之中公推,也就是说五位那颜都有资格为大汗,只是东胡百年之间,那颜可以由契丹部族出身的耶律氏担任,有时候也是萧氏,或是黎部,伏弗郁部,不似女真部族,上位的全部是完颜氏,别的姓氏都没有资格能任那颜。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胡国还有很严重的部族遗留,他们并没有什么两府三司六部和各寺曹,在地方上虽然有营州辽州等诸州,但各州划归各部族管理,他们在地方上设立万户和千户,按女真叫法其实就是千夫长和百夫长,是一种兵农一体的制度划分。

东胡人原本就诞生于铁火之中,整个部族充满着血腥味道,劫掠和扩张原本就沉浸在他们的血液当中,再加上现实的困境,对大魏的侵略和领土的野心也是随着一次次顺利的入关而不断滋生。

现在他们已经走到了如今这种地步了,在彻辰汗完颜洪身后是如浪潮般的骑兵,无边无际,色彩绚丽,有黑色,灰色,白色,红色,蓝色,青色,黄色,诸多颜色的袄服和旗帜,配上马群的各色,似乎是冰封的黑土之上开出了绚丽之至的花朵,而那些数不清的长刀铁矛闪烁的寒光,似乎就是花朵在阳光照映之下闪烁的光彩。

天似乎都在晃动,大地更是不断颤抖着,无数铁马越河而过,看起来仿佛是无边无际。这样的声势,令掌控这一股力量的人们都有一种庄严感和无与伦比的自豪感。眼前这些骑兵便是赫赫有名的东胡铁骑,他们分为五部,每部四万余人,二十万人出头的铁骑足以碾压世间一切敢于抵抗的力量。

惟一的例外,便是大魏禁军。

彻辰汗也是面色阴沉,东胡前哨轻骑也是派了三四万人左右,和魏军骑兵人数相当,各部都派了人,从几千人到几万人,东胡人也是陆续在添油。

魏军是去年夏末时出榆关,从榆关外魏军骑兵就是和东胡骑兵纠缠交战,双方不停的纠缠厮杀,也是不停的增兵。

从发觉魏军出关时起,东胡人也逐渐开始动员,他们的部族分散的很广,最远处都已经在脑瘟江的上游,直抵当初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境内,也是黑水都督府的下游地方生活渔猎。

在那里曾经建立过扶余国,渤海国,有汉唐的羁縻州郡,但现在已经全部衰败了。东胡人就曾经是鲜卑,扶余,靺鞨,契丹,包括蒙古在内的渔猎游牧的总称,他们的语言相近,人种其实差不多就算一个人种,现在分裂成若干个部族,好在契丹和女真算是又重新联合到了一起,

东胡立国,用的就是上古的古称。

双方僵持半年多时间,从春末到夏末,再到秋冬,两边僵持的地点也逐渐从榆关到宁远,再到锦州和渝水。

并不是东胡人不敢与魏军交战,而是上到彻辰汗和诸那颜,下到普通的牧民兵丁,众人都发觉魏军沿着狭窄的辽西走廊排兵布阵,一路缓缓推进,建筑大量的军堡营寨,由于辽西的地势较为特殊,若在榆关一带与魏军交战,正好是适合魏军阵而后战的特点,背倚雄关,地势平坦,固然骑兵可以冲击,但步兵也可以阵而后战,魏军补给近,算占得人和,又刚出关士气正旺,算是得天时,再得地利,东胡人虽然骄狂,却也不会在那时便冲过去与魏军决战。而且大军征调部民汇集也需时间,魏军这一次来者不善,当知道魏军大军出关时,每一个东胡人都是相当清楚和明白,这一次定然是罕见的大战,是决定东胡国运的一场决战。

“再过十天,渝水就会暴涨了。”那颜完颜宗树是大汗亲兄弟,完颜德则是近支族叔,完颜家和耶律家算是东胡国内最为尊贵的两大世家,完全掌控着部族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