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160 夜鸣
喝下去半罐饮料,在庞晓晓劝说无用的情况下,沈念等人再次投入了劳作之中。
左苑馨也不知道哪里找到了一把锯齿镰刀,加入了割稻子的队伍。
教授她割稻子的技巧的任务自然交到了沈念的手中,虽然她很快学会,但是她终究还是体弱,干活的速度还是及不上沈念等男生。
庞晓晓将她叫去和她一起,两个女孩子有话说,速度也都差不多。
沈念他们之前遇到的痛苦同样也发生在了左苑馨的身上,她觉得眼睛发黑,几乎快要中暑。
这些都是干农活的辛苦之处,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中暑的程度。
她从小算是在有钱人家长大,虽然不达娇生惯养的程度,但是平日里连家务活都少做的女孩子,这一下就直接下地干农活,对于她来说,这肯定就是煎熬。
但是她最终看到爷爷奶奶这么一大把的年纪,竟然还干活还面带笑容,便再也觉不得累了。
有得大家的帮忙,爷爷很是高兴,说道:“我就给大家吼两嗓子给大伙鼓鼓劲吧。”
在农村多有喊号子,也叫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全国各地农村。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在近现代,特别是*****集体劳动的时候夯土最常唱这种号子,为的就是给大伙鼓劲,也起到劳动统一,以节奏施布号令的效果。
所以有一个人在农作中喊两嗓子,大家也就干劲十足了。
沈念他们自然知道,表示想听,其实他们知道,庞爷爷应该是唱胡呐喊。
金风吹来吹来的时候,
我歌唱家乡家乡的金秋;
月桂花洒落香透了竹楼,
糯米酒荡漾香透了窗口;
哎!~哎!~要问我家乡最美的时候;
就是这金风吹来的时候。
哎!~哎!~
要问我家乡最美的时候,
就是这金风吹来的时候。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庞爷爷仰起头,嘴巴张得老大,因为音高的缘故脖颈上青筋冒出。
歌声就在这稻浪的哗哗声响中不断回荡,那边收稻子的农民看到这边唱歌,纷纷仰头来看。
有人在那边喊道:“庞老汉,你这嗓子不减当年啊!”
庞爷爷说道:“这是自然,这么些年,这些功夫我可没落下。”
那边大笑,然后继续低头割稻杆。
沈念等人干脆是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从庞爷爷开口便一直盯着他的脖颈看。
看的是爷爷如何从那里面的气管中发出这么尖锐的声音来的。
只听得爷爷越唱越高,他们不自觉地开始皱眉,真害怕爷爷一个不小心直接破音。
好在爷爷最后还是涨红了脸唱完了,大家才松一口气。
只是大家都看得有些傻了,因为这音量,到底是怎么发声才能将音量逼到这么高呢?
音乐生特别是声乐专业的学生,都会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将自己的嗓子开发到极致,发出更高的声音。
前面说过,虽然音高并不代表音色好听,但是音高则是代表了你对自己身体的开发程度。
音高且稳,那么你的声乐自然就很好。
这是常理。
艺考生就是一步步从不会发声变成最后发出了那种恐怖的声音的。
当然也让大伙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天赋真的很重要,相信庞晓晓学姐要是天赋不好,在一个县城的小培训班,能考上一本?
就像很多网上的很多鸡汤,什么白手起家,什么自己当年怎么的辛苦拼命才有现在的一切,这让很多人吃到了毒鸡汤,认为拼命就有用,但是你不知道,对方本来就是一坨金子,只是发掘的时间比较晚而已,而你是一块烂铁,想依靠拼命,是怎么也成不了金子的啊!
沈念等人就是想要这种发声的方式,这能很好的弥补先天的不足。
或者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之中去。
这些想法都只是在脑中一闪而过,随即大家都鼓了个掌,还是觉得自己唱不了这么高。
这时候又来了三个人,正是刚刚没来的三个男生,戴敬之,陈铭和林染。
“我们老远就听到爷爷的声音了,不用问就直接过来了。”陈铭说道。
于是队伍中再次多了三人,一亩不大的稻田中,到处都是人的身影了。
这块稻田大家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将全部的稻谷采穗并且装袋。
确实人多力量大还是真事,加上爷爷也时不时停下来,吼两嗓子胡呐喊,大家再次变得有干劲起来,顿时稻浪如山倒。
稻谷装了十多麻袋,依次堆放在田埂上。
大家就坐在麻袋上吃着左苑馨刚刚跑到镇上买的冰棍,有的奶油冰棍融化掉在衣服上,大家也不觉得脏。
箐箐个子太矮,只得坐在田埂上,她一个人吃着冰棍,奶油已经裹得她满嘴都是,她吃的速度还没有冰棍融化的速度快。
现在下午三点,正是太阳最毒辣的一个时间段,冰棍吃完,大家开始觉得热。
爷爷奶奶让他们回去,但是沈念已经扛起了一袋稻谷,说道:“我们回去,自然也就顺带将稻谷扛回去了。”
其实这一袋稻子大概一百斤左右,平日的沈念估计扛起来就开始哭爹喊娘,但是这时候不知道是干农活上手了还是因为已经麻木了,他觉得这一百斤真的不重。
其余的几个男生也扛起了稻谷口袋,踏着田埂上的青草,便向镇上走去,爷爷奶奶拦都拦不住。
想必大家应该都和沈念一样,平日里扛这么重肯定扛不动,但是真正责任来临,重量从来都不是阻挠人们的第一因素。
当然也有扛不动的,比如左苑馨。
这是身体因素,就像前面说的,并不是拼命就能成功。
一百斤对于一个正常的男性来说,确实是能够承受的重量,但是对于一个瘦弱的女生,这确实是难以撼动的重量。
好在袋子比人少一个,所以最后她只得牵着箐箐的手,跟在了队伍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