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攻是蛇王

第九章 农夫和蛇

字体:16+-

这一阵子,闻兰都在不远处看着二人学习,江初的表现让她很欣慰。想来已经许久没有回娘家,她打算带江初去探亲。

傍晚,她向刚下课的白轻珩请了假,说是想带江初去他外公家看看,白轻珩答应了。

之后又到江初房说这件事,江初眼中立刻放光,开始躺在**打滚。

学习这么久,终于放假了,折腾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询问:“爹去吗?”

闻兰坐在椅子上,看着江初激动的神情,眉眼中闪出一丝无奈,“你爹公务繁忙,就我们娘俩。”

江初停下,沉思片刻便说:“那我叫老师去啊?”

“……”那是他的外公还是老师的外公?闻兰眼中有探究和不解,难道学习的这些日子养成了江初粘人的性子?

“这么黏你老师,去自己外公家还叫老师去吗?”

江初脸顿时红了,低下头,小声说:“可是……可是我不是还上课的吗?耽误课程多不好啊。”话说出口,他本人都很震惊这种话居然出自自己口中。

“我就不信你带作业到秦州能好好做下去,更不用提带着老师到那里去上课了。到了那,你心都快飞了还来上课。”

闻兰轻叹口气,自己孩子想什么她肯定最了解,什么时候江初喜欢学习了那肯定是太阳从西天出来了。他这个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和白老师分开几年呢?

“你外公家就在秦州,离谈州这么近,算上来回也不过几日的,不会耽误多长时间的。”往年他也跟着去,闻兰想了想也许是江初与白老师情谊深厚,所以才会如此犹豫。

这样也好,和老师多待耳濡目染,至少可以少些玩闹。

“那我跟老师说一下。”

说完,江初穿好鞋子,小跑离开自己的房间,向着客房方向而去,敲响门,里面很快就传来白轻珩的声音,“进来”,江初推门进入。

房间内,白轻珩坐在桌前,手拿一卷书。

江初不免觉得自己老师真是名副其实的书迷,每次他来都在房间看书。

白轻珩见到来人是江初,把书扣在桌子上,轻声询问:“有什么事吗?”

显然江初的到来打扰了老师复习功课,他脸色顿时有些尴尬,一时间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

“老师,你很忙吗?是不是我打扰到你了?”

看他这样小心翼翼,眼中都是茫然不知所措,白轻珩轻笑出声,随即闭上了嘴巴,摇摇头道,“没有。”

江初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老师,虽然收住了笑声,但脸上依稀还有笑意。

他居然听到老师笑出了声?他是不是幻听了。

愣了片刻后才探头向桌子上看,轻声询问,“老师,那你在看什么书啊?”

他把目光放在了那厚厚一本的书籍上,老师已经看了一半了。

“这个吗?这是《山湖志》。”

江初是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并不是科举的书籍,不免有些好奇,走到白轻珩身旁,拿过桌上的书,开始翻看,“这是讲了什么故事呢?”

‘第一回山野怪事,雪崩之后,一农夫于雪中捡到冻僵的蛇……’

还未等江初看完第一句话,那本《山湖志》就被白轻珩拿过去了。

“这不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吗?我很小就知道了。农夫救了蛇,却被蛇咬了一口。”

白轻珩将书拿在手上,摇头,“第一回的名字叫‘山野怪事’,农夫和蛇的故事不算是‘怪事’。”

“那这本书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江初疑惑。

“这是本鬼怪故事,闲来无事便拿来看看。第一回是农夫救了蛇,然后和蛇和睦相处的故事。”白轻珩给他解释,顺手拿下江初头上的一根白线,显然就是他来回打滚时**的线沾到头上。

“这怎么算的上鬼怪故事啊?”江初仍旧不解,顿了顿他又问,“难道蛇是妖怪吗?”打了个响指,觉得自己猜测很合理。

闻言,白轻珩笑了,随即点头,江初见他再次笑了,大起胆子,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道:“老师,自从你教了我,我发现自己变聪明了,嘿嘿。”

“……”

白轻珩把胳膊从他怀里抻出,不自觉地清了清嗓子,“你这么晚来做什么?”

“噢,对。”他拍了下自己的头,这才想起正事,老实站在一旁,“老师,明天我去外公家,他家在秦州,离谈州不算太远,我们过几日便回,你这几日就在家里,想吃什么就和厨娘说,别客气,当自己家一样。”

毕竟自己不在家,他怕白轻珩不好意思住下去。

“你不在的这几日,我先回自己的住处,你不必担心。”

听白轻珩这么说,江初突然觉得回老师自己的住处方便一些。可话虽如此,自己从秦州回来后,老师不知道怎么办?

“那我回来找不到你怎么办?你的住处在哪里?我好去找你。”

“你回来时我就会知道,不必去找我。”白轻珩回复的一本正经。

“哇!老师这么厉害的吗?”江初语气故作惊奇,眼中充满一丝恶趣味。

白轻珩见他如此模样,不自然的侧过头轻咳一声,“明天还要赶路,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吧!”

听到老师下了逐客令,江初撇撇嘴,小声嘟囔了一句,随后道,“知道了,老师早点睡。”顿了顿,又把目光移到他手上的《山湖志》,“别看鬼怪故事了,小心他们来找你!”

说完,朝着白轻珩做了个鬼脸,转身就跑出了房间。

白轻珩无奈的笑了笑,想到方才江初的话,坐在桌前,沉默了片刻,又翻过重看《山湖志》第一回。

第二日,天还没有亮江初就被闻兰唤醒了,江秋城提前为他们安排了出行的车夫,和江秋城告别后,闻兰母子和车夫踏上了去秦州之行。

通向秦州的官道很宽敞,他们在路上的一家客栈吃了午饭,之后又开始赶路。傍晚时分,三人到了闻家。

闻家是秦州大户,是当地有名的富商,盛产各种布料和衣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