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揚聲道:“放行。”
守在營地門口的戰士,見是韶懿長郡主,連忙收回了長槍,高喊一聲:“放行。”
一群青袍道長依次貫入。
虞幼窈連忙上前見禮:“殿下與幾位將軍在營中議事,非同小可,諸位仙長遠道而來,卻有失遠迎,萬望見諒。”
虛明道長上前一步,客氣道:“我等皆是山野之人,自不敢擾了殿下大事。”
寒喧了幾句,虞幼窈連忙請虛明一行人,去帳中相商。
茶畢,虛明道長說明了來意:“我等來此,是為出世,突聞北境有外邦之禍,特來助武穆王一臂之力,道家修行山、醫、命、卜、相五術,貧道等不才,唯一身醫術,還算過得去。”
這不是瞌睡遇到枕頭嗎?虞幼窈求之不得。
民間有不少人修道,但並不是每一個修道之人,都能獲得道家認可,道家修建道場,需要經過朝廷的允許,沒有在朝廷認可的道場修行,就得不到道牒,而道牒也要經過衙門發放,沒有道牒,就稱不上真正的修道之人。
道不傳教,隻傳無心者,從不是說說而已。
因此道家的門檻,其實特別高,幾乎每一個都是飽學之士,而道家高人精通歧黃之術,將這當成一種修行,醫術也都十分高明。
孫伯為了習醫,就沒少研究道學,還時常感慨,中醫傳承的精髓,盡在道家之中。
考慮到明虛道長一行人,這一路舟車勞頓,甚是辛苦,在得知他們的來意後,虞幼窈安排了食宿之後,就沒有久留。
虛明道長問其中一個年歲最老的老道:“師叔怎麽看?”
老道閉目:“鳳凰於飛,其羽。”
出自《詩經-大雅-卷阿-民生之什》,虛明道長目光微閃。
當年,周王出遊卷阿之地,詩人寫下這首詩歌,是歌頌並勸勉周成王要禮賢下士,言求賢用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