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飯之前葉老太特地和了一大盆麵粉, 如今並沒有所謂酵母粉這樣的東西,麵粉發酵一般都是放在溫熱的地方進行自然發酵,這樣做出來的麵食難免會帶一股酸味, 味道並不是很好。
所以葉家選擇了另外一種發酵的方式, 那就是在麵粉裏倒入適量的酒和白糖。
如今的糧食酒裏含有適量的酵母, 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代替酵母粉,而白糖也是一種可以加快發酵速度的調味料,並且加了糖的饅頭口感會更鬆軟香甜。
在葉老太的攪拌下,麵粉和酒水混合物漸漸凝結成絮, 一直到盆裏麵絮變成麵糊的時候就可以蓋上一塊布將其放在院子裏。
等第二天早上葉老太再將盆端進來的時候,盆裏的麵糊已經完全呈現出蜂窩狀。
這種情況就證明麵糊已經發酵完成,可以往裏麵倒入新的麵粉進行新一輪的攪拌,隨著葉老太的動作,白中透著微黃的小麥粉灑在麵糊上, 稀疏的麵糊再次凝結成麵絮。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揉麵了, 葉老太在案板上鋪上一層薄薄的麵粉,然後把盆裏的麵絮倒上去,經過不停的拉伸, 麵團逐漸變得光滑且蓬鬆。
將光滑的麵團放進盆裏, 她伸手把濕潤的布扯過來重新蓋上, 這是為了保持麵團的濕度,緊接著端著盆將其放在火炕中間,大約等一刻鍾盆裏的麵團就可以醒發成功,成功的標誌是麵團漲大一倍,同時表麵會出現很多蜂窩狀孔洞。
葉大嫂幾個這時就可以挽挽袖子上前幫忙揉麵, 她們都在手上塗了一層豬油, 這可以讓麵團不至於沾到手上揪不掉。
她們將麵團搓成長條, 用刀切成等大的小劑子,然後團成相似的小圓團,每個都有掌心那麽大。
葉母邊揉邊說:“咱們這兒的規矩就是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等一會還得在饅頭上用茜草水點上一點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