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現在就拿著自己的東西走,像上輩子那樣,一直一個人生活會怎麽樣?”
這突然的想法一產生,趙輕輕的心髒就一下子跳的飛快。
原主考了六百多,這個分數都比她當年考的好呢,但最後還是沒有被允許繼續讀書。之後為了還債,為了報答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她已經在外麵打工兩年多了。那兩年的時間,她跟趙鶴一樣吃住都在工廠裏。那個時候,他們倆幾乎是一個月給自己留個三四百。然後把賺的大頭,每月將近三千多四千多,都是直接打到家裏的。有時間夏季加班多了,他們一次甚至能給家裏打五千。這一打,他們就打了兩年多。
就算趙家欠了五萬塊,現在其實也應該還清了。就算趙鶴的那個哥哥讀大學一年需要一兩萬,趙鶴那邊其實也應該給夠了。
但偏偏,不管他們給家裏交多少錢,他們的家裏都是不夠的。他們的家人,總是說家裏特別缺錢,事實上人家確實也缺錢。
這樣的事情,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趙輕輕,其實是明白怎麽回事的。
想想原主家和趙鶴家,現在都蓋起的兩層小樓。其實就能明白,為什麽他們的家庭總是缺錢,總是需要他們拿錢趕快還債了。因為在最初的外債還完,學費給了後。作為老一輩的農村人,想的第一件時間就是把家裏的房子推了重蓋。就算農村的房子蓋起來沒有城裏的那麽講究,但十幾萬都是要的。蓋了房子後,還有裝修,還要一點點往裏麵放新一點的,配得上那個房子的家居電器。
而這些錢,大部分人家是沒有的。這個時候,在蓋房子時,最起碼大部分人家都是借錢蓋起來的。然後後麵的慢慢裝修,慢慢添置家電,慢慢的還債,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樣的情況下,不就是那個家裏永遠都缺錢,永遠都有外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