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唐曉福算是下定了決心,不僅在本村莊找了青壯年,在臨村子也找了一些人,快速的將小山圍起來加了柵欄。
柵欄四周特一種,上了荊棘。
幹活的這段時間,唐曉福也特意觀察了一下,有哪些品行政治忠厚老實的人,就雇傭他們,在山林附近巡邏。
每月不僅給工錢,而且也會給一些魚和水果,讓他們帶回家去吃。
有了空間,這樣一個金手指,唐曉福這次決定想將鋪子做大。
他不僅中了水果和養魚,更是專門開辟了一塊田地用來種植蔬菜。
唐曉福重新將那個稍小一些的鋪子收回在手中,開啟了小菜館。
這小菜館跟現代的快餐模式有點像,主要經營的就是盒飯,還有一些包子餅粥等吃食。
隻不過這打包卻成了難題,這古代時候可是沒有塑料這種製品的。
唐曉福隻能從瓷器窯那邊,定製了一些相對廉價的帶蓋子陶碗。
對於粥和湯品可以選取合適的竹節進行打包。
要不怎麽說古代人也是智慧超前的。
這些陶碗和竹節別看有些形狀不規則表麵光滑,但是店裏上工的小夥計,都能用各種法子將他們打包,綁繩上,客人能夠穩穩的拎走。
而且唐曉福也將現代送外賣的模式,搬到了古代來。
在附近幾條街的商家當中宣傳,那些鋪子裏邊的人如,果沒有時間做飯,也可以叫份外賣。
如果按月定製的話,也會適當便宜一些。
這一模式果然適合懶人,也受到大家的喜歡。
不長時間,唐曉福那個小菜館,就在縣城裏邊打下了名氣。
小菜館雖說是從外邊雇的大師傅,但是唐曉福空間裏出產的那些蔬菜和調料,都是頂頂上層,隻要進行簡單的烹飪,就格外的美味,而且價格相對低一點。
附近的商戶乃至居民,嘴饞的都會趕著中午的時間來小菜館買上一兩個菜,回家解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