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寒星的故事隻是一則小插曲,海內外所有人的目光還是聚集在了疑似有黑幕的競賽上。
盡管奧林匹克競賽組委會的官方發言人反複申明,蕭疏搶答器會壞是個意外,組委會不可能用自己的聲譽來搞這麽容易被揭穿的黑幕,但是關於組委會臨考該規則、臨時啟用電子搶答器的決定,大家都存疑。
“組委會是把我們當傻子嗎?意外壞的?是他們想讓誰的搶答器壞,誰的就能壞掉吧!”蘇聯選手的抱怨也帶著西伯利亞的冷冽和直接。
“臨時改規則就是一種不公平。”這是母語不利於算數導致有些題目慢半拍的法國人:“速度難道就能代表一切嗎?”
“考官口音那麽重,還不如給我們配個翻譯,我理解他的話都理解了半天!”英國學生抱怨:“沒想到我還有機會考英語聽力。”
“我認為這肯定是法西斯的陰謀!”已經和日本宣戰的美國學生飽受本國熏陶,開口直指對立方:“那群小人最喜歡這樣幹!”
“我們不可能會幹買通組委會這種事情!”德國學生強調。
不管怎麽說,大家湊在一起,已經開始互相懷疑究竟是誰買通了組委會了。
如果可以,組委會會告訴大家,不是買通的,而是胡蘿卜加大棒,大家哪怕富貴不能**,也威武能屈了。
此時此刻,組委會隻能咬死了搶答器是個意外。
將之前的決賽搞成鬧劇之後,在眾多國家的抗議之下,組委會也不搞什麽新規則了:還是考試吧,各憑本事!
考試全部采用客觀題,按照分數排名,同分的看誰提出的解題方法多,方法一樣多的看誰交卷快,從上到下,直接排出金銀銅牌。
這個規則在眾國家看來,算是最公平的了。
沒辦法,每個國家都希望組委會的規則能夠有利於自己,爭執不下之後,公平地開展考試是組委會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