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炫耀一下的願望沒能實現。
大家饒有興致地圍著車子討論, 還有人摸著車身,問他該怎麽騎。
那人在他的指導下擺好姿勢,試探著往前騎, 他則站在一旁,隨口閑話一樣:“這個車輪可不簡單,我當時……”
“哎呦呦,小心。”騎車的人不太熟練,差點歪倒, 圍觀的人一窩蜂地圍上去扶住他。
被打斷的工匠:“……”
他清了清嗓子, 說出自己知道的技巧:“別太慢了,得讓它動起來, 不然非得摔倒不可。”
“好,好, 我再試試。”那人調整好姿勢,準備繼續。
工匠輕咳一聲:“別看這鏈子就這麽一小截, 可不好做……”
“謔!”
那人掌握了訣竅, 車子一下子躥了出去, 他騎得高興,踩得越來越快, 速度也越來越快,一群人看得熱血上頭, 也跟著咋咋呼呼地跑,工匠身邊一下子就空了。
再一次被打斷的工匠:“……”
他歎了口氣,轉身想回到屋裏靜一靜,卻看見幾個人留在原地沒有動, 還目光灼灼充滿期待地看著他。
還是有識貨的。
工匠的動作一下子矜持了不少:“你們……”
“我們也想騎, 你這兒還有別的車子嗎?拿出來我們幫你試試啊。”
……
都是純手工製作, 哪怕宣寧提出了標準化生產和流水線的概念,但純手工製作的車子產量感人。做了兩輛自行車,摸出來門道之後,工匠們紛紛把精力轉移到了三輪車上。唯二的自行車有了專用直升機一樣的待遇,一輛留在縣城,一輛留在農莊,專供有急事的時候傳遞消息用。
三輪車能運貨能運人,方便了不少。尤其一早一晚定時出發,像班車一樣把人送到地方,因為省了不少時間和力氣而廣受好評。
另外,宣寧利用這兩個月的空閑時間,把其中一部分醫書抄錄了一遍,然後找幾個人分別謄抄,給醫館的陶濟送去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