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師爺之後, 剩下的就不用這麽麻煩了。宣寧這次來曲水縣也帶了治安官,剩下的自有他們來解決,
都說趁熱打鐵, 公審的餘溫還沒過去,縣民們對新來的這群人還在觀望,但不像之前那麽抵觸和害怕,宣寧則提出了建立慈善堂,凡是孤苦無依且年齡達到了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 或者十四歲以下失去了雙親的孩子, 都可以住進去。
慈善堂將給他們提供免費的住宿和飲食,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或者孩子, 還會給孩子們提供讀書認字的機會。
慈善堂是宣寧不久前想出來的名字,清水縣和農莊並沒有“慈善堂”, 但也有幾個屋子是留給這些老人孩子們居住的。一開始是王家村在照顧村裏的老人和孤兒,後來人越來越多了, 新來的老人孩子自然被送去和原來的那些人一起住。平時跟著吃灶上的飯, 隻不過提供給他們的不會限量。
宣寧每隔一段時間, 會給他們送一些醬料配菜雞蛋之類的東西,其他人想起來了也會送一份東西過去。現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隻有一個三歲的孩子, 住在一起的人輪流看著他,倒也不算麻煩。
相比於自發開始、慢慢形成的小屋, 宣寧在一開始就明晃晃地提出“慈善堂”這個名字,不得不說,籠絡人心的成分更多一些。人們總是對願意照顧小孩子,而且還願意照顧老人的人多一分好感。也總是更願意相信這樣的人是善良的, 是可靠的, 道德底線也更高一些。
曲水縣的縣民不懂得這麽多, 他們隻是看那些外來人更順眼了一些。
當宣寧提出要招保潔員,要修路修城牆的時候,大家對後者並不感興趣,卻對前者很好奇。
什麽是保潔員?
如果有人去清水縣問這個問題,那麽被問到的人會往身後一指,示意那個拿著掃帚的人:“你屋裏的歸你自己管,外邊的歸他們管,反正都得弄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