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更像個速成式的幹部培訓班。掃盲班也在進行, 每天下午下工以後,都有不少人抓緊時間扒兩口飯,帶著紙筆去學習。
原因倒也簡單, 無論是做什麽工作的,都有上升的可能,職稱也好,做管事也罷,這些機會總是更偏向於那些識字的人。在利益的驅逐下, 哪怕最不愛學習的人也得逼著自己學一學試一試, 不然就得看著別人步步高升,自己隻能一直留在原地, 看著新人一個個把自己超過去。
宣寧提出要開幼兒園,除了要替女工們解決孩子的問題, 讓她們安心工作,其實還是想抓一抓教育。
學堂那些人早晚要回爐再學習, 能力思想等等各方麵都要再提高一些。速成式學習可以解一時之急, 但不能一直持續下去, 孩子們也不能一直在外麵亂跑亂跳,把最能接受新知識的年紀浪費在田野裏。
之前宣寧手裏的人實在太少, 識字的人都身兼多職,恨不能一個人分成好幾個人用。現在情況稍微緩和了一點, 她也就把普及教育提上了日程。
和現代越養越精細的孩子不同,這裏每家每戶都有那麽多孩子,大人們忙生計都忙不過來,根本沒時間看孩子教孩子。小的扔給大的, 會走了就讓幫家裏幹活。哪怕是個小奶娃娃, 身上可能還肩負著找柴火的任務。年紀越大, 派到的活計也越多,十歲已經算半個勞動力了,如果隻是單純的學習,不能快速得到好處幫家裏分擔,恐怕不太能被人接受。
宣寧想了又想,把上學年齡定在了五到八歲,時間定在了半天,農忙的時候還會給他們放假,讓他們回家給大人們幫忙。
再小一點,有的孩子連話都不會說,教起來也實在太難,可以送去幼兒園,讓那裏的老師看著玩耍吃飯,講講故事,先樹立起基本的能力和三觀。
再大一點,當然也可以來上學,隻是五到八歲的孩子是必須來上學,大一點的孩子則是自願上學,根據家庭和個人的情況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