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写道歉声明,拿出了写SCI论文的架势,他去了医院的信息中心把门诊系统里的数据截了个图,又把当天的监控调了出来,找到他看诊的那两个片段,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当日的情况,最后写道:
“当日看诊的时间记录如图所示,患儿神志清醒,精神可,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心腹无异常,血常规+CRP+SAA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给予常规治疗。患儿家长表示看诊时间过短,我当时向其解释,轻症患者没有其他情况需要检查,所以时间比较短。但由于我本人是个爱开玩笑的性格,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说几句玩笑话缓解一下紧张焦虑的气氛,当时我说,看病时间短说明孩子是轻症,不然我如果看很久做很多检查都找不出问题,愁容满面犹犹豫豫不得给您吓出个好歹?此言一出,引起了患儿家长的误会,就像他在投诉中描述,认为我的态度是在阴阳怪气的讽刺他,其实真的没有。我是个听相声长大的北京人,讲话偶尔会习惯性的口无遮拦,对引起的误会以及如此广泛的讨论表示最大程度的歉意,我将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严肃严谨,请领导、同事、患者以及家属们监督指正。”
这封加了手写签名的声明发在了医院官博,同时@了投诉的家长,原本大家都以为这事儿会慢慢降温,没人继续讨论,没想到竟引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医院监控的分辨率不高,但小杨主任的颜值还是被注意到了,网友们顺着找到了医院官网,翻出了他的形象照。
“怎么最近没有娱乐新闻了么,没人结婚离婚谈恋爱么?老盯着我干嘛呀。”杨朔翻着快要被攻陷了的医院官博说道。
赵芯瑜说:“那还不是因为你帅?哎你是不是有意不给自己打码就发出去啊?很有心机嘛小杨主任!”
“那监控截图糊成这样我姥姥都不一定能认出来好么,谁知道广大网友眼光这么毒辣啊,另辟蹊径给我送上热搜。”
“估计再这么下去不久的将来你会在门诊被求合影。”
“别介,哎不对,儿科门诊超过14岁就不能挂号了,不会的。”
太没阅历了小杨主任,他的小迷妹借用了邻居家的小孩来看病的机会同行,就为了和他聊几句,拍几张照。为此儿科门诊入口贴了张通知,为了维持门诊秩序,保证患儿就诊质量,原则上一位小朋友只有一位家长可以陪同进入诊室。
赵芯瑜感叹道:“颜值即正义啊,没想到门诊居然为了你单独出了一条规章制度,啧啧啧,了不起!”
“唉放过我吧,我现在都快上院长黑名单了,上次开会已经让他对我的印象一落千丈,紧接着因为胡说八道被投诉,又把门诊给搞乱,再这么下去会被劝退的吧,我预感到快要失业了都!”
小杨主任的预感还挺准,院长确实盯上了他,但却不是他想的那个走向。
官博隔了一阵子,发了一段院长的话:
不久之前的一场小风波,给医院带来了一些异常的关注,这不是什么特别好的现象,我们是一家很平凡的医院,经营着和其他医疗机构一样的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同样质量的医疗服务,之所以引起广泛的讨论,是因为医患关系的矛盾积怨已久。
医患关系归根究底是因为信息不对等,民众对医学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常见病,但一位有资格坐在门诊替人看病的医生,需要经过五到十年的系统学习和临床实践,他们掌握着本专业几乎全部的医疗信息,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这就造成了沟通上的壁垒,对此,我们也在积极的进行调整和改进,各位医护人员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除此之外,这次风波的导火索其实只是个主观方面的误会,这一点,医生本人也进行了解释和致歉。
但是,从医院管理层面来说,我们有必要把事情的经过解释清楚,但不是必须要道歉。道歉是一个人为了自己做错的事而表达歉意,造成误会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沟通不畅有双方面的责任,我们因措辞不当而道歉,对方是不是也需要因理解错误而道歉?互相道歉没有必要。
本次事件的医生是一位年轻但非常优秀的医生,他接受过全球最顶级学府的教育,经历过世界上最高水平医疗机构的培训和工作,平时待人热情,对待患者温和友善,和很多不苟言笑的医生不同,他在医院的每时每刻都是笑容满面,如果将医院视为一个单纯的服务机构,那这位医生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明星级的服务者,相信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有体会。我们欢迎民众监督我们的工作,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但也允许不同性格的医务工作者存在,我们不是行走的AI,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
作为院长,我很欣赏这位医生勇于认错的态度,但我不会对他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希望他一如既往的保持热情,不要强迫自己改变。
杨朔怔怔的看完这篇文章,他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只说了三个字:“他爱我。”
“不是我说,你们也太宠我了吧,前有穆主任替我小范围的舌战群儒,后有院长向整个世界宣告他力挺我,我真这么优秀么?我何德何能啊,被偏爱会被嫉恨的吧!”杨朔嘚瑟起来的样子很欠打。
方轶康说:“你呀,就这张嘴厉害,你到底是怎么哄骗院长的说来听听,我们也学习学习。”
“我真没有,我去他办公室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过,就嗯、好的、是、知道了,就走了。哎不对,可能那天我表情看起来很无辜吧,装的挺可怜。”
方主任点头:“嗯,对,院长确实是吃软不吃硬,你要是据理力争他可能就骂你了。”
杨存道上手推了他脑袋一下:“就你能耐,我之前怎么跟你说的,老老实实干活,少胡说八道,说错了么?”
“没有没有我的主任,您说的对,还是您有预见性啊,我是真的很诚恳的道歉的,以后再也不胡扯了。”
医院里,除了严谨的研究生命科学,还流传着各种玄学,其中一条是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相似的病人扎堆儿的来。这天下午快五点的时候,前一批去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新生儿的还没回来,逸仙医院又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双胎产妇33周早产入院,正准备做剖腹产,请六附院来接新生儿。
已经无人可去了,杨朔亲自带了一名实习护士坐上了救护车,在手术室等到了孩子出生,杨朔简单评估了一下:“Apgar 6分,我们先带走了,孩子爸爸跟我们走,其他家属留下陪产妇。”他一边走一边宽慰紧张到不知所措的年轻父亲,“别担心,孩子情况还不错,去住几天院观察一下,两个宝宝体重都超过四斤,很棒了已经。”
救护车由警车开道,一路在跨海大桥上逆行,此时正值晚高峰的开始,桥上的车走走停停,只有他们在疾驰,杨朔感叹说:“这特权,感觉像是国家领导人出行。”
“国家领导人也不会逆行的。”
“这倒是,以前我们学校那边也有一座大桥,早高峰的时候车内乘客少于三人都不能走,所以大家住得近的都拼车,倒是挺环保。”
“那挺好啊,很难得堵车吧,外国人这么少。”
“也分情况,早晚高峰也会堵,但不像这样,这会儿地图上都红的发紫了吧。”
正说着,杨朔注意到监护仪上的数字异常了一下,起身查看,刚站起来就听到一声刺耳的刹车声,紧接着一股巨大的冲击力把他击倒在地。
大桥上一片混乱,救护车顶的蓝光还在徒劳的闪着,肇事车打着黄色的双闪,和警车发出的红蓝光一起,整个车祸现场显得异常夺目。
交警陆续赶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三辆救护车,新生儿暖箱是被固定着的,撞击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但车上的乘客都受了伤,孩子们的爸爸肩膀有些软组织挫伤,护士扭伤了手腕,他们是系着安全带的,而杨朔却结结实实的被撞倒。
他看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太热闹了,像是置身几棵彩灯闪烁的圣诞树之间,不得不闭上眼睛。他听得到身边有人喊他的名字,想回答却一阵一阵的晕眩和恶心,他感受到自己的呼吸,频率稍微快了一点,想爬起来,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扭到了脖子,理智告诉他只能躺着不动。被抬上了救护车,车门关闭的那一瞬,他感觉到光没了,像是火焰衰微,化为灰烬。
这是脑部受伤,失明了么?杨朔有些害怕,竭力睁开眼睛,还好,能看得到,就是很想吐,大概是颅内压高的缘故,还好,没有颅脑外伤,还好,意识还够清醒,还好……
杨朔没想到,难得的一次救护车之旅,竟然是横着回来的。
流年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