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秋:“我跟隊長打聽過了,如果咱們村裏的孩子要讀書,就必須要跑去鎮上,而現在鎮上那所學校也罷課了,那就更不需要舍近求遠了。大家也都提提意見吧!”
一聽到可以提意見,所有人都忍不住了。
第一個開口的就是宋國慶:“可是咱們這塊哪有這麽多學生?”
林逸秋:“湊湊總是有的,村裏孩子還不多嗎?不說孩子,村裏又有多少村民讀過中學的?隻要想學,就可以學!”
場麵一時沉默了,他們雖然說是打著知識青年的旗號下鄉的,但確實並非每個人都有初中以上學曆的,遠的不說,劉季年就隻讀了小學,如果要在高考前把他補到高中的程度,這不下點苦功夫是不夠的。
這時又有人說出了關鍵:“可咱們沒錢啊……”
林逸秋自然有應對之策:“不需要另建學校,甚至都不需要挪地方,原來的小學裏有兩間教室,勻出來一個教室教初一就行。小一點的孩子也別天天跟著哥哥姐姐在學校裏搗亂了,找個空置的房子,聘兩個有經驗帶孩子的婦女看著,就當是讀幼兒園了。”
這樣大孩子小孩子都去了該去的地方,可不是解放了婦女生產力。
而且如果幼兒園小學初中辦的好,他們可以擴建,甚至可以吸引來其他村的孩子們。
見林逸秋都安排好了,大家也實在是說不出什麽所以然了。
最後還是宋國慶問:“那老師呢?”
對啊,老師由誰來做?
林逸秋反問他:“咱們知青所那麽多知青,還教不了幾個學生?”
最後劉季年拍板:“既然大家都沒有反對的意見,那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來吧。初中暫且需要語文和算數兩位老師,有興趣的同誌可以去林隊長那裏報名,算工分的。”
林逸秋看著眼前這一幕非常滿意,他最重要的政令總算是推行了下去,雖然目前大家看上去神色鬱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