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多叛兵一直聚集在蕃平也不是長久之計, 必須盡早派去修路。
修路當然不僅是修路,更是肩負著維護道路暢通的職責。
但在那之前,李洵覺得有必要公開進行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這些兵就是現成的筏子。
忠於國家者賞, 叛國者罰,必須讓更多的人對這鐵律銘記於心。
“本王聽聞, 長寧守軍亦有數次反抗西戎,慘遭屠殺,你將這些人統計出來, 本王要追封他們為烈士, 讓其家人享受烈士家屬待遇。”
伍汲對此事亦有所耳聞,為難道:
“郡王,這些人怕是沒有家人在世了, 他們的家人, 都被西戎連坐, 幾乎全被殺了。”
“長寧城外的京觀,便是他們的頭顱。”
說到這裏, 伍汲的聲音低沉下來。
長寧北城外的京觀, 李洵雖未親眼所見,卻能想象是怎樣的場麵。
這些遊牧民族的首領向來嗜殺,動輒屠城,從未把中原人的命當做人命。
屠殺, 京觀,是他們常用的震懾敵人的手段。
他們也從不講究戰亂止步軍隊, 不殃及平民。
嚴崢的這一場背叛, 讓無數忠誠於家國民族的士兵慘死於西戎刀下, 甚至連其家人也被滅門, 何其慘烈!
想到此事, 李洵心中沉痛無比,壓下怒意道:
“在長寧城修建烈士墓園,好生安葬他們,若有旁親過繼到烈士名下,同樣可享烈士遺孤待遇。”
此時的人重香火,對過繼也不是那麽隨意的。若過繼一個孩子到烈士名下,在享受烈士遺孤待遇的同時,也必須供奉烈士的牌位,其後代都要把他當做正經先祖孝敬。
李洵不信這些,卻不吝嗇多花這些錢。
這是對死者的慰藉,更是做給所有生者看的。
獎賞之外,那些該受罰的人也一個都不能漏掉。
“當初長寧城中的叛國者,尤其是將領和身份貴重者,你要將他們的罪行一一調查清楚。獎懲大會上,本王要給所有人一個明白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