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寻道者

第八章 圣人法象

字体:16+-

 平川县。

 它位于松阳郡的边郊,是松阳、庆乌两郡的交界处。

 在大郑广有天下十之三分的疆土,林林总总十一郡中,它显得那么不起眼。

 土地算不上贫瘠,也不能说膏沃,乏善可陈的几条小河,历代里,没有几个名满天下的文士,也没有什么声震赤疆的武人。

 不要说阳符,就连成就炼窍的,一双手加一双脚,就能统统数出来。

 名字也是这么平平无奇,平川、平川……

 这座在前宋勉强还能算个沾个龙兴之地的小城,随着帝国的轰然倒塌,一应风流都做烟云散。

 旅人偶然驻足,唯一能赞叹的,只有路边小摊贩上的冻梨。

 浩浩苍苍数百载,平川县在拒纳王诏,满城被屠后,随着流民自愿或非自愿的涌进,唯一能记下他们的,也仅有摊贩的冻梨。

 ——

 而此刻……

 堆叠在一处,小山大小的尸堆下,三个人正仰起头。

 烈火从下往上蔓延,尸堆被火舌舔涤,发出干柴燃烧的劈里啪啦,黑烟和油脂混合产生的扑鼻恶臭,被西风一送,厚厚盖住了半扇城郭。

 城门处,三个鎏金大字的牌匾坠在泥地里,早已看不出本来迹象,砖墙被火燎得乌漆,一块驳黄,一片暗灰。

 “神僧。”

 身着鱼鳞银甲,腰间束一条狮子玉带的英伟男子开口。

 他相貌昂然,豹腰猿臂,面容不威自怒。

 一身鱼鳞甲尤为瞩目,灿灿日光下,每一片都在朝外绽放毫光,这光绵绵密密,连成一圈,衬得他如若尊神降世。

 “可看出什么端倪了?”

 许久后,尸堆里传来低低一声叹息。

 “贫僧羞愧,看不出什么。”

 尸堆下,一个浑身血污的和尚转过头来,轻轻摇摇头。

 十八尊古老威严的珈蓝神围绕着他,盘坐在空中,若隐若现。

 他一身衣袍皆是血渍,手上,甚至脸上,站在尸堆下,难免让人误认做活尸的一员。

 其眉心处,一条暗金色的天龙悄然隐没。

 “《波龙藏识》分辨不出这种疫病的来历,许是小僧修为浅薄。”

 和尚将目光移向另一个面容清矍的中年男人,“大先生,是否要贫僧唤师弟无晦过来,他的金石药理远在贫僧之上。”

 “不必了。”被和尚称作大先生的清矍男人说,“自紫雾天降,六气便开始生乱,我也只是心血**,平川是否为疫病源头,还在两可之间。”

 “大先生妙算!”

 待清矍男子话毕,着鱼鳞银甲者连忙谄媚附和。

 这样一个面容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本是极荒谬的一幕,然而周围的人都见怪不怪,像是早就习惯了这幅做派。

 “左昭。”清矍男人摇摇头,“你真是可惜这伟丈夫的相貌了。”

 男人慌乱低下头,四处望了望,见在场人都躲开他的视线,避而不见,一咬牙,干脆连脊背都低下去,跪在尘土里。

 丹北左家的嫡子,金刚境的无漏者——

 在父亲和皇帝外,左昭从未向任何人低过头。

 除了他……

 左昭五指下意识捏紧,不知不觉把湿土攥成一捧干灰。

 杜绍之,名副其实的三朝通儒。

 在夫子避世,宣文君挐舟南海以来,他近乎是下一任儒门的代言人。

 在儒生眼里,历代郑王似乎永远无法洗去他们的污点。

 开国君郑武王以外戚擅权,鸩杀前宋少帝而建业;

 郑威王以叔弑侄,烹杀太子,又封禁史书,连同一众史官都尽数焚在长明宫。

 郑宣王行法家故事,定《九汤律》,立刑鼎二十三,杀得十一郡人头滚滚。

 郑喜王易内蒸母,大兴土木,奢**无度。

 至于郑景王,他存在本身,就是世间最大的恶。

 而杜绍之感念景王恩义,出仕大郑后,声名如江流日下。

 同门师弟公开与他划地决裂,天下泰半儒生砸碎文庙的塑像,将他从神位上撵下去。

 不提夫子如何如何,也无从得知。

 宣文君在三百年孤身远赴南海前,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个被他誉做“可承业”的年轻人,竟会做出如此选择。

 但即便杜绍之下一任儒门主的身份被半数士人否定,他仍是天下有数的通儒。

 更何况,这位成就命藏后,曾被界京山的算师笃定,是百年来最有希望证道人仙的魁首。

 这才是重中之重。

 左昭把头深深掩下去,杜绍之素不喜自己,若是被他寻个由头,当场打杀,丹北左家也只能赔笑脸。

 他忽然有些后悔,自己早年做的那桩事。

 若是当时抽手,而今事态,也不至如此冷淡。

 “起来吧。”

 杜绍之看了他一眼,轻轻往鱼鳞甲上一弹,唬得左昭面如金纸。

 “甲不错。”他收回目光,轻笑道:“车骑将军费了不少心吧。”

 也不待左昭慌乱应话,杜绍之自顾自踱步一旁。

 见他远远走开,在场三人同时松了口气。

 “燕姑娘……”

 一波稍平,一波又起。

 和尚眼皮狠狠跳了跳,像踩着一只蝎子,小跑着后退几步。

 “贫僧是出家人,不可!”

 “神僧着相了。”和尚外,三人中唯一一位女子轻笑,风致楚楚。

 她拿着手巾,轻轻拂拭和尚面上的血污。

 “神僧听过一个故事么,在河边,一老一小两位僧人过河……”

 “两僧遇见一个女子,老僧负她过河,行过数里后,小僧问老僧原由,老僧说,他放下的东西,小僧却背了数里。”

 和尚吐芝麻倒豆子似一口气说完,念了声佛号:“这故事,还是我讲给燕姑娘的。”

 “嗯~”女子掩住唇,吃吃笑了起来。

 她生得极美,梳着堕马髻,高挑绰约,眉目若画,肌肤白皙明净如美玉。

 和尚咳嗽两声,不断用眼神向左昭示意。

 左昭偏过头看了一眼,又面无表情地转过头,

 在和尚愈发惶急的时候,杜绍之声音终于响起,这一刻,和尚几乎生出死里逃生的错觉。

 “平川离桐江不远了罢。”杜绍之开口。

 “回大先生,不算远。”和尚老老实实回答。

 “地官的人应该到江北了。”杜绍之抚须,良久后开口,“既然此行无果,你们去江北接应,我等等天官。”

 “大先生的意思是?”

 “你上江北。”

 杜绍之一步踏出,身形便升在云上,一尊高冠博带,大袖飘摇的圣人法象从云上张开五指,浩然之气充斥穹宇间,高天层云如锅中沸水,剧烈涌动,威严之外,神圣凛然。

 圣人法象与杜绍之面容无二,杜绍之踏入法象掌心后,一轮圆满无垢,篆刻鸟兽虫鱼,江河湖海,芸芸众生的玉盘从天际间,冉冉升起。

 圣人法象接着又一步踏出,遥远不知多少里,杜绍之声音缓缓回响:

 “我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