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星際,無疑極為的笨拙,且遲緩。
在沃人文明滅亡的那場戰爭之中,他們派遣出去的探索隊,甚至連消息都未能傳送回去,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文明。
但即便是初步掌握空間躍遷技術的文明,也不可能隨時隨地的躍遷,他們必須要先抵達空間薄弱點,也就是“節點”。
宇宙空間並非是平坦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曲率,可以將其想象為一張具有弧度的大膜,這就是曲率航行的基本原理。
可是,這張“膜”也並非隻有一個弧形。
它有著連綿不斷的,不規則化的起伏。
一旦某個弧度過大,就有可能與另外同樣弧度過大的空間進行接觸。
這種接觸點,就是“節點”。
也就是在星際社會中使用的距離單位。
無數個節點,將整個宇宙劃分為一個巨大的“網格”,每一個網格的形狀,大小,都是不規則化,截然不同的。
對於不曾掌握有空間躍遷技術的文明而言,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的距離,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遠達數百,乃至於數千光年,而擁有空間躍遷技術的文明,隻要抵達節點,就能進行躍遷,直接越過這段也許極為遙遠的距離。
可這依然是最為基礎的空間躍遷技術。
強大的技術,可以在靠近節點一定範圍的距離之內,直接進行躍遷。
這個距離,稱之為“躍遷距離”。
是判斷空間躍遷引擎優劣的重要標準。
沈世如今的這艘“沃格特號”,躍遷距離莫約是十三光年。
可別小看了這十三光年。
它即便是在未來三千年後的人類文明之中,也是屬於最頂級的引擎!
距離藍星最近的節點,也不過是在大約十六光年之外,這也意味著,沈世駕駛著沃格特號,隻需要在宇宙之中以亞光速航行大約三年的時間,就能進行躍遷,抵達遠在數十光年之外的另一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