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謙妃後我在清宮修文物

第178章 文字

字體:16+-

呂留良, 明末清初之文人學者,曾散盡家財招募義勇與入浙清軍抗衡,並曾經在抗清時左股中箭, 留下中箭, 留下 “箭瘢入骨陰輒痛,舌血濺衣洗更新”這般詩句。

順治十年時應試為諸生, 借評選時文以宣揚“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康熙年間他宣傳夷夏之防,留下大量的反清詩文,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征,後削發為僧。

雍正時呂留良早已經逝世, 但他著書立說,留下來的思想仍為統治者所忌憚。

皇城內外之所以傳得沸沸揚揚, 倒不是呂留良的名聲實在太大,而是因為, 他的下場實在是太過駭人聽聞了。

呂留良本人被剖棺戮屍, 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 或斬首,或流徙為奴,是清代最為酷烈多文字獄。

或者也就僅此於靖難之後, 為明成祖夷十族的方孝儒。

“本朝定鼎之時,留良年方孩提,親被教澤, 方始讀書知事。更於順治年間應試, 選為諸生。”

“而後每有歲科,留良以其浮薄之才常居高等, 更以此虛名浮誇鄉裏。由此可見, 其本心毫無高尚之節。”

提到呂留良, 雍正當然是憤怒的,“康熙六年時,留良應試,因評為劣等,忽生憤棄青衿,追思明代之心。”

“康熙十七年開博學宏詞科,皇考親試錄用學行兼優、文詞卓越之士。留良得浙江當事首薦,卻固辭不出,乃至於削發為僧。”

“其時呂留良已為本朝諸生十餘年,食德服疇,更有子孫數十。忽號為明之遺民,實千古悖逆反複無恥之徒,亦無有如是怪誕無恥,可嗤可鄙者也。”

“而其所謂‘著書立說’,不過是無君無父之狂徒賣文鬻書,營求聲利之舉。”

這些都是雍正對呂留良的看法。是統治者對叛逆者的憎惡與誤解。

不過有一件事,當然也是雍正絕無法容忍的。

曾靜之所以能夠被釋放,是因為曾靜不過誤聽流言,譏諷雍正本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