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晉王的離開, 遼帝的威望越發掃地。
而這時,朝廷裏也開始有了反攻上京的聲音,畢竟那裏是遼國都城, 再者,如今金國大舉攻打遼東,內部空虛,若能衝其老巢, 甚至有可能的打斷金國那不可抵擋的崛起之勢。
遼帝對此拿捏不定, 他個人是想打的,但又怕失敗。於是問政於蕭奉先,後者本來是不支持與金國再戰的, 但在“聽說”晉王準備召集諸部, 自己組建軍隊, 抗擊金人後, 原本寄望他死在遼東的蕭丞相,便立刻改變主意,開始支持皇帝征伐金國。
因為遼東若真解圍, 晉王的威望,必然繼承大位, 就算繼承不了, 也很有可能在敗於金人後投奔皇帝。
這種後果很可能就是再來一次政變, 與其繼續讓晉王積累威望,不如由遼帝統領諸部, 免得這些兵力被晉王得去。
要知道如今契丹本部損失巨大, 但在西京的草原諸部, 還是大部分依附遼國, 草原之上, 強者為尊,一旦晉王得勢,他和妹妹外甥又能得什麽好?
想通這一點並不難,蕭奉先從來不是一個能臣,於是,他的立場很快改變,支持遼帝攻打金國。
但還有一個問題,要不要皇帝親征。
這種最後的力量,如果不是皇帝本人親征號召,很難召集,但若是皇帝親征……這,他又實在沒有什麽領兵打仗的天賦。
當然,遼帝如今是不放心把軍權放在別人手裏,所以,朝廷一番爭吵後,結果還是皇帝親征,隻是這次他不打算去前線了,而是在後方督戰。
行,這個要求說通,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給各地各部發詔書,讓他們出兵出錢出糧,至於到時能來多少,他們自己也不確定,反正號稱“幾十萬”大軍也隻是文官大筆一揮的事情。
他們預計能在八九月集齊大軍,便發信讓遼東拖住金人主力。
至於遼東怎麽拖,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