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曆史課本上都寫,春秋時期才出現鐵器。
這把金鑲玉鐵劍裏的鐵,怎麽會西周晚期的產物呢?
“黃老,鑒定結果沒錯吧,這把劍上的鐵真是2800年前的?”
“絕對沒錯。”黃老很篤定地說:“鑒定結果一出來,我也嚇了一跳,以為是實驗數據出了差錯,又讓其他幾家機構檢測了一遍,確定是2800年前的鐵沒錯。”
“天呐,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盛蘭忍不住驚歎。
“的確很不可思議,現在學術界公認鐵器起源於春秋時期,這把劍的出現,卻將華夏的冶鐵曆史推進了三百年,這把劍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瑰寶,稱它為‘中華第一劍’都不為過,什麽越王勾踐劍、魚腸劍、太阿劍的,在它麵前都不算什麽。”
盛蘭聽了這話,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她雖然通過尋寶之眼看出這把劍是極珍貴之物,卻怎麽也沒想到它竟珍貴到這個地步。
黃老接著告訴她,黃金和銅的熔點在1000多左右,而鐵的熔點卻超過了1500度。
冶煉金屬,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溫度。
要是溫度不夠好,金屬就冶煉不出來。
西周仍處於奴隸社會,生產條件落後,當時人們所用的燃料絕大多數是木材,
而木材的燃燒溫度,最高隻有一千出頭,根本不能融化熔點超過1500度的鐵。
所以,華夏的金屬冶煉史,首先冶煉的是銅,後麵才出了鐵。
以銅為主的青銅器雖說熔點低,冶煉相對容易,但青銅物理性質太差,易脆易折,產量低、還特別笨重,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大規模生產。
鐵器的出現是人類征服自然的重要表現,也是提高生產力最重要的一次突破。
鐵,在春秋早期,已經是比黃金貴重百倍的金屬。
更別說比春秋時期還要早好幾百年的西周晚期,妥妥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