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亦清清花了三天,把自己買回來的各種報紙都通讀了一遍,然後選擇了省報上的一個刊登隨筆和小故事的欄目。
這個欄目最新的幾篇有好幾個關於秋收的文章,有《我的秋收回憶錄》、《秋收英雄鄭翠芬》等等。
亦清清覺得自己可以蹭個熱點,以知青的角度來寫秋收。
而且省城離得也不算遠,寄過去也更快些。
選了題材,總結了一下省報上刊登的文章的寫作風格。
總之就是文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符合主旋律,要積極向上,表現現在美好的生活現狀,會拍馬屁很重要,加兩句毛主席語錄更重要,最後要是有點可讀性那就是完美。
翻著毛主席語錄,她就開始動筆了。
感謝她媽日常寫信字數的摧殘和折磨,讓她養成了觀察生活的習慣,她對秋收的感悟還挺多的。
篩選出其中符合這個時代主流特色的部分,進行潤色,主要體現響水村大隊鄉親們的友好與淳樸,以及知青們在這場秋收中的見聞和感受,展現知青下鄉學習的意義,最後跟摘自毛主席語錄中的句子聯係起來,拔高立意。
她還選用了最容易代入,和引起共鳴的書信體裁,以一位剛下鄉的知青的口吻,寫自己第一次經曆秋收後的感想和成長,給家裏邊分享豐收的喜悅。
這樣一篇包含了真實感受和略微誇大的吹捧“好文章”就出來了。
最後她還讓語文老師幫自己修改指導了一下。
第101節
整個過程也就花了三天左右。
亦清清自認為自己的這篇文章既能給廣大有兒女下鄉的城市父母一些心理安慰,也符合主旋律。
可能文筆修辭沒有多好,但是簡單樸實也有動人之處。
她又抽了一個下午,把稿子給寄了出去。
作者名直接用的自己的本名,畢竟拍了馬屁不留名那不就是白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