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娱乐圈都不知道我很有钱

第81章 谢某

字体:16+-

◎惧内。◎

谢权的行动力很强, 几乎是第二天就给了她确切的方案,甚至连后续的安排都已经做好了。

“蜉蝣主播会替他们带货销售,容易储存和运输的果蔬优先, 不便运输的果蔬, 一部分会售往当地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连锁水果超市, 剩下的则会销售到各加工厂,制作成果汁、果干,这样既能避免造成浪费,又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寻得一条长期共存的致富路子, 以后他们也无须担心产品会售卖不出去。”

谢权给出的方案很全面, 他甚至还为他们想到了后路, 能够和大型加工企业搭成合作关系, 当然要比单纯的靠着逢年过节售卖到各农贸市场来得稳定赚钱。

蒋姒很清楚, 如果不是他帮忙牵头, 那些企业也不会这么容易松口,毕竟天高海阔, 身居高位的人又怎么会低头看见蝼蚁是如何求生的呢?

她听得脑袋嗡嗡响, 但是有一点她很清楚, 那就是……

谢权他是真心实意在为他们的将来打算的。

她很惊讶:“不过是一个晚上而已, 你就想到了这么多?”

而且还已经和那些企业取得了联系,这行动力会不会太强了点?

“谢太太,一个晚上已经够做很多了。”

“分秒之间, 也能改变更多事。”

谢权笑了声,言语温和。

“其实这些年政府致力于扶贫, 大力扶持贫困县市, 帮助贫困户脱贫, 我们愿意帮忙,他们当地政府也很支持,已经帮忙组建了专业的运输团队,也帮我们牵头找到了当地的市场,协助当地果农和许多摊贩达成了合作关系,第一批果蔬已经送到了当地的水果市场和农贸市场。”

比他们更发愁的是当地政府,他们也在想办法帮忙减少损失,只是这次雪灾造成的不是一家两家的小损失而已,很多村镇都受到了影响,就算有心,也没法一下帮助到那么多果农。

何况果蔬又极难储存,拖延的时间稍长一点,会造成的损失不可计数。

所以当得知谢权愿意帮忙的时候,当地政府极为开心,并且主动揽下了打包运输和售后的工作。

“谢太太,我们还得过去实地考察。”

如果要和企业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要确认的事情很多,免不了得过去实地查勘一番。

“好”蒋姒一口答应,只要能够帮到他们,她没有任何异议。

她问:“我们什么时候过去?明天吗?”

“让阿姨帮你简单收拾两件衣服,我们下午就过去。”

谢权不止安排好了所有的事,连机票都让助理订好了。

就像他说的一样,分秒必争。

蒋姒也是直到今天才发现谢权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做派,也难怪谢老爷子可以放心地将谢家这个摊子交给他。

普通人才刚想到的事情,他就已经安排下去了。

光是这种讲究效率的执行力,就已经能秒杀很多人了。

……

他们的航班是下午两点半的,从京城直飞过去,下午四点的时候,飞机落地。

得知他们要过来考察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和当地村干部组织了人员过来接机。

一落地,在机场就见到了举牌等他们的人。

上前来和谢权打招呼的人看着瘦瘦弱弱的,皮肤晒得黢黑,戴着一幅眼镜,书生气很浓。

“您就是谢先生吧?幸会幸会,欢迎你来到我们霖镇。”

对方伸出了手来,谢权面不改色地回握。

“这位一定是您的太太吧”

对方一下就将话题扯到了蒋姒身上,“感谢您,为了我们霖镇所做出的贡献,先前您舞团捐赠过来的救助资金,我们已经发放到各村各户了,您真是人美心善的大善人,和谢先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x?看着像个文静书生,说话却是一套接一套的。

蒋姒微微诧异,她的确是给霖镇的受灾农民捐赠了一笔救助金,不过她捐赠的时候是以舞团名名义捐出去的,对方竟然知道自己就是舞团背后的老板……

她转念一想,目光不确定地望了身旁的男人一眼,见他神色如常,倒也不好再问了。

“两位是要先去酒店放行李,还是先跟我过去村里看看?”

“先去村里吧”

蒋姒替他出声。

以谢权那种性格,那么强的事业心,肯定是想一落地就过去看看情况的。

“那好,跟我来吧,车子停在负一楼。”

第102节

对方说着,便指引着他们往前走。

……

霖镇比较偏僻,撑死最多也只能算是个八线小城市,先前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后来人口流失严重,不少年轻人都选择出门去更远的地方打工,一家人聚少离多,经济也格外萧条。

直到前些年政府大力开发,吸引了不少大型企业入驻,给霖镇的老百姓创造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不用背井离乡出去赚钱,而是在家门口就能将钱给赚了,这对很多原本就不舍得离开太选的打工仔来说,无疑于是天大的福音。

所以这两年霖镇的经济也逐步开始复苏,从最初的负增长,到逐年增长利润,现在已经摆脱了最开始的“贫困县”的称呼。

不过去年那场雪灾,的确是给了他们不小的打击。

去村里的路上,蒋姒得知了戴着眼镜的那位就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那个村的村支书记,他姓杨,杨书记很善谈,一路上跟他们说了不少霖镇的风土人情,还谈到了自己是如何来到霖镇的。

他说:“我就是霖镇人,以前在霖镇读书的时候,每年寒暑假还得跟着父母下田耕种,虽然很累,但也不失为是一种童年乐趣。”

“不过现在都是半机械化耕种收割,不像从前那样需要背朝黄土面朝土地,累死累活的待在田里干活了,现在霖镇很多户农家都种植了自己的果林。”

“原本利润可观,每到年底,大家也能赚点钱过个好年,天灾人祸,不可避免,我们虽然有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但是这次受灾群众太多了,想帮也帮不过来。”

主要是货物堆积起来数量庞大,他们一时间没办法将这么多货物全都销售出去。

偏偏又都是不能储存的果蔬产品,他们协调也需要时间,正急得焦头烂额之际,谢权他们就来了。

主动帮助他们和企业牵线不说,还替他们谈妥了条件。

“这次,真是要感谢你们,要不是两位主动帮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受灾的都是普通农民,根本不具备承担后果的能力。

没了钱,没了收入,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致命打击。

所以,谢权的帮忙对他们来说,无疑于是雪中送炭。

“不必在意,是我的太太她知道了贵地的事,日夜担忧,才提出要过来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能帮到你们的事。”

谢权三言两语,就将功劳都挑到了蒋姒身上。

蒋姒怔了一下,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谢权。

男人容色淡淡,平静如常。

杨书记很真诚地感谢:“原来是这样,那我先替大家谢谢蒋小姐如此挂念,还帮我们做了这么多,您能来霖县看看,是我们的荣幸。”

蒋姒不太自在地扯着唇角笑了笑,没底气得很。

这事跟她要说没关系吧,又不尽然,可要说关系多大,又不至于,她虽然很关心霖县城的情况,但是她的能力有限,帮不了太多。

这些法子都是谢权想出来的,也是他帮忙牵头,那些企业才注意到了霖县这个小县市。

要没有他从中斡旋,那些大企业又怎么会这么容易松口?

蒋姒心虚之际,车子停了下来。

杨书记带他们过来的是当地最大的种植基地,下了车后,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也过来了,在杨书记的介绍下,双方匆匆打了个招呼。

杨书记说:“这里是霖镇最大的果蔬种植基地,全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项目,有不少村民在这里打工帮忙,这次受雪灾影响最大的,也是这里。”

杨书记介绍了一下基地的项目,这里原本就是两个村共同投资的项目,不少村民都有份,这里的果蔬产量很高,以往有政府帮忙,加上道路畅通,每年年底都能顺利销售出去,不过也不会售卖到很远的地方,最多只售到了临近的城市。

仅是这样,也足够大家保证基本收益了,每年赚了钱,基地都会给村民发放分红补贴,原本没有出钱出地的,就选择来这里打工,固定工资待遇也可以。

直到去年年底那场大雪下来,封锁了道路,种植基地的果蔬作物没办法如约销售到临近城市,货物造成了堆积,已经有不少的果蔬产品因为储存的时间太长而腐烂,给当地果农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照这样下去,这个基地明年还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还是个问题。

“谢先生,如果您和那些企业已经谈好了,由我们霖县来提供原材料加工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才好。”

杨书记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积压下来的货物,已经开春了,有些果蔬压根储存那么长的时间,再等下去,损失只会越来越大,他也不是没有找过当地的企业帮忙。

不过当地企业以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倒是少,就算有也是做精加工食品的。

倒是有两家邻城的小型加工厂愿意买他们的水果,可是他们工厂规模小,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原材料,所以就算他们东销销以西卖卖,也只是尽可能地减少了损失,没办法将所有堆积下来的果蔬全部销售出去。

这位谢先生就不一样了,他给他们找到的是几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其中不乏家喻户晓的果汁品牌、零食品牌等等。

大企业需要的原材料远不是小型食品加工厂可以比的,如果真的能够顺利达成合作,那么他们积累下来的果蔬库存几乎都能顺利销售出去。

不止如此,他们未来也不需要担心销量的事。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合同能不能够顺利签下来。

杨书记很热情地给他们介绍了基地目前的情况,还有积压下来的果蔬产品有多少。

蒋姒任由谢权牵着,在果园里逛了一圈,其实现在都讲究科学培育种植,这样既能够保证产量,又能减免规避掉一些不必要的损害,

她全程在听,安静地充当了一个聆听者的角色。

杨书记和他们介绍了很多,谢权也淡淡地问了几个问题,最后从基地里出来的时候,杨书记又邀请他们去了当地的农家乐吃饭。

农家乐有鱼塘,听说有不少钓鱼爱好者会到这里来钓鱼,钓上来以后,可以自己烹饪也可以交给厨子做,只需要给一点加工费就行。

不止如此,附近还有一片大的草莓园,听说每年夏季有不少老师会组织学生过来采摘草莓,顺带在这里吃顿饭。

要她说这家店的老板也是个经商人才,尽可能地将利益最大化,方方面面考虑齐全,也难怪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生意红红火火。

农家乐的老板是一位年轻的女人,她端着鱼上桌,热气腾腾的奶白色鱼汤,看着就鲜嫩肥美。

杨书记显然是常客,和老板娘熟悉得很,“这是我爸今天早上钓的那条吗?”

老板娘笑着说:“哪能啊,叔叔好不容易钓到一条二十斤的大鱼,早上就扛着沿路走回去了,这条啊,是我刚刚让人从鱼塘里抓上来的。”

说着,老板娘又很亲热地望着蒋姒说:“妹子,你可得多喝点,这鱼是我们自己喂养的,不像市场里买的鱼那么腥,肉嫩得很,这汤啊,也吊了很久,很鲜的,女孩子多喝点鱼汤对皮肤好。”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杨书记笑着拆台,“鱼汤可没有什么明确的蛋白质价值,反倒是嘌呤高,尿酸高的人,常喝有痛风的风险。”

老板娘嗔了他一眼,故作生气:“那你来得这么勤快,我怎么没见你痛风?”

“这不一样,我身体健康。”

“下次别来了,以后我可不做你的生意,万一哪天你身体不好了,不得怪到我头上,说我这是家黑店,害了你?”

杨书记又讪讪地笑:“适量喝没事儿,我哪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这么多人在呢,还有外地来的贵客,你给我点面子。”

“奇了,你一个大男人还要我给你面子。”

“也就是看在贵客临门的份上,要不然我早就将你轰出门了。”

杨书记说一句,老板娘就回呛两句。

杨书记憋得一张脸通红,也没话好说。

跟着杨书记的其他人笑着和他们解释:“谢先生,谢太太别见怪,他们就是这样的,一见面就吵,挂着那层窗户纸舍不得戳破。”

蒋姒看了看佯装生气的老板娘,又看??x?了眼默不作声的杨书记。

杨书记皮肤黑,都能看出来脸红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两人之间涌动的暧昧情愫,也就差把话挑明了。

好在老板娘没继续挤兑杨书记,被店里的服务员叫了声后,转身出了房间去大厅忙了。

憋着一口气的杨书记才终于放松下来,脸上的红晕渐渐淡了下去。

席间,有人给他们敬酒,谢权没喝而是挡了杯,整个人闲散地靠着椅背,清漠的眉眼透着几分漫不经心道:“抱歉,我太太闻不得酒味。”

那人也不知道是酒喝多了,还是没长脑子,大笑道:“原来谢先生也是个惧内的妻管严”

这话本来是调侃,不过听起来就有点让人不舒坦。

“惧内”这词是褒还是贬,全看当下语境,对方并未有恶意,只是他们并不熟,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就不太妥当了。

那人大概也是意识到了,打了个酒嗝有点尴尬,正举着酒杯想说点什么挽回一下。

就见坐在主位上的年轻男人,衬衫解开了三分,过于俊美的眉眼在灯光的映照下光华千转,他本是那种看着就禁欲冷清的长相,情绪极淡,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那副模样,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

正是因为这样,旁人对他才多了几分忌惮,摸不清情绪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得罪了对方,更不知道对方是喜是怒。

有可能在不知不觉就开罪了对方,更何况谢权他们今天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当地果农难题才来,有些人喝了点酒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酒桌文化的丑陋旧习,催化了某些人性中丑陋的一面,挑起了不必要的矛盾。

杨书记也被灌了两杯白酒,不过他酒量还可以,撑得住,就是头有点晕,这会儿他不止头晕还头疼得厉害,唯恐开罪了对方。

刚想说两句打个圆场,将话题挑过去。

就听男人淡淡地笑了声,坦然自若地应了声:“谢某的确惧内。”

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就好像这是一件光荣到值得庆祝的事情。

谢权漫不经心地转动着手上的戒指说:“我太太她身体不好,对气味很敏感,闻不得烟酒味,为人夫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