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彭城的這些天來,莊睿閱讀了大量有關於古玩鑒賞類的書籍,結合自己所看過的一些曆史典故,他發現在收藏的過程中,可以能得到許多的快樂,由此莊睿也對古玩這個行當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以前對古玩收藏不感興趣,一方麵是因為囊中羞澀,沒那個閑錢,同時身在外地,生活上的壓力很大,也沒有那個時間和心情去關注這類東西,但是現在由於眼中靈氣的需要,莊睿必須接觸這個行當,不過他並沒有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收藏者。
要是問莊睿否喜歡這部手稿和昨天賣出去的三河劉的葫蘆,莊睿肯定回答自己很喜歡,隻是在莊睿看來,純粹的收藏家們,必須要有雄厚的財力為基礎,就如陽偉的父親那樣的成功人士,像他這般剛解決溫問題飽的小白領,是不敢奢望把這些好東西都納入到自己懷中的。
莊睿既然有了這種想法,那就自然要物盡所用,追求利益最大化了,或許等到自己有那個經濟實力之後,也可以考慮收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物件。
其實在目前國內的收藏界之中,隻進不出純粹的那種收藏家雖然不是沒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十中無一,很多人在收進古玩的同時,也在不斷的賣出或者和別人交換著自己手中收藏的物件,這就是以賣養藏,這種做法不僅使得各類古玩能很好的在市場上流通,同時也大大的緩解了藏家們的經濟壓力。
莊睿對收藏界了解不多,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其實就是大部分藏家的選擇,但是學金融專業出身的莊睿,很自然的就可以判斷出怎樣做才會對自身最為有利。
“宋哥,我當初買這部手稿,其實隻是想幫幫那位老太太,劉川也知道,我當時都沒怎麽看這個手稿,就是現在,我也不知道這手稿到底值多少錢,宋哥你要是喜歡的話,就按照當初我買它的成本價給我,拿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