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最後一本新書貼上標簽,褚言抱著一摞大概十幾本書穿梭在書架間,將它們一一放在該放的地方,抬手看一眼腕表上顯示的時間,她拍拍手朝前台走去。
在前台打過卡,結清了單日酬金,褚言拍了拍守門的小機器人,對它說了聲再見。
“褚言姐姐再見~再見~~”
踩著飛行滑板飛出去十多米遠了,褚言還能聽到小機器人雀躍的聲音,抬頭看看掛在東方天空的太陽,她勾了勾嘴角。
今天心情不錯,去“晉江”看看好了。
回到寢室,同住的兩位室友都在,隻不過兩個人都躺在營養倉裏與現實世界隔絕,從她們營養倉上顯示的營養劑剩餘量來看,這兩個人至少四天沒有脫離全息世界了。
人類發展跨越至星曆已經312年,定居外星的人類總數早在星曆266年便超過了母星,但所有人類都能在全息世界當中通過精神互聯進行“麵對麵”的交流。
全息世界已經代替現實世界成為了絕大部分人類的活動場所,甚至有人直接定居全息世界,與現實完全脫離。
已有世界紀錄顯示,全息世界最長在線時間為一百零一年三個月零四天,該紀錄保持者從六歲準入全息世界起到一百零七歲因一場意外身亡之前從未回歸過現實世界,而他的行為在人類當中並不特立獨行。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讚同 “生活全息化”的轉變方向。
比如褚言。
褚言的外公是一位大學的中文係教授,在傳統文化研究方麵堪稱泰鬥,雖然從小與他接觸的不多,但褚言深受外公的影響,喜歡閱讀各方麵的書籍。
是的,閱讀。
這是一個幾乎在現代社會消失的詞語。
生活全息化讓人們接受知識更加便利,腦波轉換圖像聲音的技術讓所有人都有成為信息製造者的資格,同時在接收信息時也比單純的記憶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