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弃妇的悠哉日常

第28章 建成

字体:16+-

第二天一大早, 大概五点钟左右,李月亮就起来去了老宅。

两个孩子还在睡,昨天晚上睡觉之前李月亮就和两个孩子说好了, 说今天她要早起去老宅帮忙做早饭。

如果他们醒来后见不到自己, 就去老宅吃早饭。

赶到老宅的时候,一家人都已经醒了,张琴和两个嫂子已经在厨房忙活着做早饭。

李月亮赶忙也进了厨房,帮着做饭。

早饭不必做的这么麻烦,烧了一大锅粘稠的红薯白米粥,包了两大锅素馅的大包子, 拌了几个小菜,这就可以了。

等早饭做好, 住在其他两家的工程队里的人也陆陆续续的来了。

大家一起吃了早饭,张琴和两个嫂子包的包子让工程队的人都赞不绝口。

包子虽然是素馅的, 但里面也有鸡蛋, 用的自家菜园子里的新鲜蔬菜,面皮也用的都是白面。家里的调料,让李月亮昨天补充了一些。

所以早上的包子,吃起来既美味又熟悉, 熟悉的是老家的味道。

吃完了早饭,大家就赶忙去地里干活了。

刚干了没多久,昨天来帮忙的那些人也从家里赶过来继续帮忙了。并且人数比昨天还多了几个。

李月亮看着新来的几个面孔, 被看的人看到李月亮看他, 顿时不好意思的扭过头,或是继续干活, 或是和旁边的人说着话。

李月亮已经认出来了, 新来的这几个人是昨天来帮忙的村人中家里的兄弟。

至于昨天为什么没有来, 今天却来了,李月亮也没有深究,看着大家都挺卖力的干活,包括新来的几个,心里既满意又高兴。

原本据一开始的估计,大棚盖好最少也要一个多星期。

可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刘副厂长的侄子特意找了李月亮说话,说如果每天都有这些人帮忙的话,估计五六天大棚就能盖好了。

能早点把大棚盖好,李月亮当然高兴,这意味着他们能早点把菜种上,早点收回成本。

李月亮不是没看到,自家亲娘看着每顿消耗下去的粮食,那心疼的模样。估计两个嫂子也是,只不过没好意思表现出来。

每当这时候,李月亮就特别想叹气。自己昨天就把粮食和蔬菜的钱当着两个嫂子的面给了张琴,张琴虽然不想收,但是两个儿媳妇就在跟前看着,她到底还是收了。

那些钱,已经完全足够让工程队和村里帮忙的人吃个十天半月的,可早上的时候,李月亮依然看到了张琴躲在厨房里,看着粮食袋子心疼的模样。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李月亮顿时啥都不想说了,只想着亲娘这这不舍得那不舍得的毛病啥时候改掉?

上午的时候,李月亮又去了一趟镇上,买了不少肉回来。

虽然不能一天三顿顿顿吃肉,但是一天能有一顿肉,李月亮还是能保证的。

中午的时候,比昨天晚上还热闹,特别是当一大盆辣椒炒肉片端出来的时候,不少人眼睛都直了。

工程队里的人还好,他们天南地北的给人家干活,每天怎么说也能吃上一顿肉。

但村里人就不可能了,十天半月吃不上一回肉都挺正常!

此时,看到中午的菜色这么丰盛,一个个是又兴奋又激动。

特别是早上刚来的那几个,看到中午的菜的时候,互相看了几眼,从对方的脸上都能看到相同的兴奋。

他们的兄弟果然没骗他们,大队长家的伙食还真的特别好,有荤有素,还管饱!

要知道就是他们在自己家里,每顿都得灌上一大碗稀饭,肚子里才算是饱了!

中午的饭菜,依旧被吃的一干二净,李月亮他们一家如今已经很平静了,还商量着晚上做什么吃的好。

就这样,一晃五天过去了,两座白色的巨大的大棚在村里人每天的围观下,终于建成了。

建成那天,李前进还特意的买了两串鞭炮,在地头上放了。

这是这地方的习俗,每当家里的房子建成后都要放上几串鞭炮,用来提醒各路神明和大家,这是我家的房子。

噼里啪啦的鞭炮放完,大家都是一脸喜意,包括村子里的很多人。

不管怎么说,这座大棚都是在他们的眼底下一点一点的盖好的,还有村里不少人来帮忙,如今终于建成了,看着还这么好看和气派。

不管最后到底能不能把菜种好,眼下都是一份喜事!

村里的小孩子们在鞭炮放完过后就一拥而去,在鞭炮堆里到处找那种还没响的哑炮,到时候他们点了火,还可以再听一次声响。

李月亮是没看到这一幕,要是看到了,绝不会允许孩子们立刻就这么做。

上辈子,多少个孩子因为捡鞭炮而导致受伤的新闻李月亮不知道看了多少,早就把孩子玩鞭炮归等于危险的事情。

要是现在看到,肯定会立马阻止。最起码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让孩子们去,要知道很多鞭炮也是存在延时的。

孩子们围在一起捡鞭炮,旁边的大人们嘻嘻哈哈的说着什么,看到自家孩子找到了哑炮,还一脸高兴的拍了拍孩子的头。

此时的李月亮正在跟工程队的人在一起检查大棚。

大棚建成,没有比李月亮更加高兴的了。

只要再检查一遍,确认大棚里的各处都完好,明天就可以正式在大棚里种菜了。

刘副厂长的侄子带领的这个工程队果然技术丰富,两座大棚被建造的很好。

李月亮虽然对于建筑这方面并不太懂,但上辈子也参观过不少别墅园林的建成仪式,被科普过许多。

大棚虽然不是房屋,但建筑这问题一通百通,李月亮看得出来,工程队对这两座大棚是用了心的。

李月亮很满意,所以付工钱的时候也很爽快。

拿到工钱的工程队里的人也个个喜笑颜开,他们最喜欢干这样的活了,工程短拿的钱也不少,主人家也没那么多事!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天吃的也好,他们可爱吃这家人做的饭了。就是普通的蔬菜,吃起来也分外的美味,这样好吃好喝着,他们天天干活都感觉不累了。

大棚盖到最后,还剩余了一些材料,李月亮看着那些剩余的东西,就问能不能用这些剩余的钢管和薄膜给自家院里也搭一个简单的大棚。

听见李月亮这么说,刘副厂长的侄子当即去了李月亮家,看到院里那些种植的草莓,眼神诧异了一瞬。

不过对方也没问什么,看了一下院子地的大小,就告诉李月亮,剩余的材料可能不够在菜园子和草莓地分别都建一个大棚了。

李月亮早有预料,就道把院子里种草莓的这片地方搭一个大棚就成了。

工程队的人干活都是麻利的,队长一叫他们过来继续干活,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就开始干,也不问有没有工钱。

李月亮当然不是那种占便宜的人,在院子里的小棚子盖好后,按照他们每天的工钱,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个红包。

只在最后看他们笑的模样,就知道他们对于额外的外快很满意。

工程队走的时候,还交代李月亮说,如果近期大棚质量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打电话找他们。他们负责给给修好!

李月亮没想到这时候就已经有了包修这个产品功能了,不由得更加满意了。

送走了工程队,地里的两座大棚每天都人来人往的,村民们好奇不已的东看西看。

李前进害怕大棚被村民们不小心碰坏,就和两个儿子每天轮流在那里看着,让村里人只许在门口看,不准进去**乱晃。

大棚里面可是要种菜的,要是地都被村民们踩实了,到时候还得费劲的重新耕一遍。

想进去看的村民被李前进他们这么一说,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在大棚门口探头探脑的往里面看。

其实大棚也没什么好看,只是一个大棚子而已,村民们过足了眼瘾,稀罕劲过了也就不来看了。

果然,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来的人就少了。

虽然地里的庄稼已经种下去了,但各家还有各家的事需要忙活,地里家里都有活,哪有人天天正事不干专门去看个棚子的。

那大棚看上去也就那样,也不会跑,路过的时候看上两眼也就够了。更何况再看也不是自家的。

李月亮一家人用了两天的时间,把大棚里的地给重新翻了一遍遍,然后才把经过商量之后决定种的蔬菜给种了下去。

两亩地的蔬菜,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种好的。有的蔬菜还需要育苗。

李月亮从开始决定种哪些蔬菜后,就开始规划两座大棚里的土地,力求把大棚里的土地利益最大化,利用率最大化。

期间,给予李月亮最多帮助的是从县城和市里图书馆买来的关于种植的书以及李前进和张琴夫妻俩。

前者不用多说,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蔬菜的喜好和特点,后者只是凭借着种了几十年菜的经验,就让李月亮很多不懂的地方有了解释。

等到蔬菜全部种了下去,天已经开始凉了起来。

大棚发挥着它保暖的的作用,而李月亮他们一家人,则有空就去大棚里侍弄这些蔬菜。

多年种菜的人都知道,蔬菜是非常喜水的植物,在天气热的时候需要多浇水,天气冷了虽然不需要那么频繁,但最好每天或早或晚的浇一次水。

每天从河里挑水浇两亩地的蔬菜,是个挺辛苦的活。就是几个人一起干,也不容易。

李月亮倒是想要购买机器来浇水,记得上辈子村里人就是用抽水机从河里抽水来浇地的。

但李月亮去了市里问了一遍,居然都没有卖的,无奈只能失望而归。

李前进他们倒是感觉还好,觉得不怎么累,特别是在天气越来越冷,大棚里的蔬菜都相继发芽长大的时候。

看着一棵棵翠绿的奋发向上的小苗苗,李前进一家人感觉浑身都是劲。

张琴这时候也不念叨李月亮了,天天一有空就钻进大棚里,给菜浇水或者搭架子间苗。那对待蔬菜们小心翼翼宝贝的劲头,比谁都强。

当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一家人小心伺弄下,大棚里的蔬菜都茁壮成长着。

期间,李月亮也提出了,卖蔬菜得的收入自己得一半,他们得一半。

虽然大棚的建造完全是李月亮自己一个人出的钱,但后续的,种菜浇水给菜搭架子等等大部分都是李前进他们干的,李月亮还真没干多少。

所以这算是一人出钱出地,一人干活出力,分成五五分也算合理。

但是李月亮提出后,却遭到了所有人都反对。

他们去帮忙是因为李月亮是他们的女儿/妹妹,可从没想过去占便宜的。

无论李月亮怎么说,李前进他们始终都不同意,包括两个嫂子都说,要是她们拿了这钱,别人知道了她们都没脸见人。

谁家干点活就能分一半的钱的?

李月亮见状有些无奈,看大家实在不同意,就说:“那大家就各退一步吧,咱们三七分,我占七份,你们占三份,这样可以了吧?要是你们再不同意,那我也不要你们起早贪黑得去帮忙了。我反正一个人是干不完的,去雇佣村里人帮我干,可还得付给他们工钱呢!”

李月亮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最后李前进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分法。

把话说开之后,一家人伺候大棚里的蔬菜就更加精心了,在一次大棚里突然闯进去一只羊,踩坏了一些蔬菜之后,李前进干脆和两个儿子搬了一个床轮流歇在大棚里。

李月亮好笑又无奈,看到他们坚持,就只好任他们去了。

而这时候,一个好消息也来了,那就是院子里的草莓终于开始成熟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