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四年,春闈將至,康熙下旨,鼓勵各地開建學堂,並將各地的學堂數量以及中舉人數納入當地官員政績的考核中,一時間各地都掀起了修辦學堂的熱潮。
“福晉,您的意思是?”穀雨看著宜筠遞過來的東西,再次確認道。
“這跟隨上頭的政策方為上佳啊。”宜筠笑著說道,穀雨內心也是對宜筠在經營方麵的手段敬佩不已,連忙出聲道:“福晉放心,奴婢這就去安排。”
接下來的幾日,宜筠散開了手底下尚得用的人,選擇了五六個地區購置鋪子,用來做筆墨紙硯的營生,統一將鋪子命名為染墨齋。
染墨齋憑借其相對較低的價格迅速走進周圍百姓的視線裏,並且染墨齋有規定:若家中有一人得中秀才,則家中其餘學子一年可免費領取三套筆墨紙硯,更是將染墨齋的名頭打了出去。
染墨齋的鋪子中除了管事外,並無任何夥計,管事身著文人裝扮,確保錢買置辦之人一進店麵,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書卷之氣。
......
“你這樣經營鋪子最後都賺不了多少錢。”胤禛閑來無事也湊到宜筠跟前跟宜筠一起看染墨齋的賬目。
宜筠噗嗤一笑,“我開染墨齋本就不是為了賺銀子的呀。”
“傾傾有何高見?”胤禛眉頭一挑,繼續追問道。
“我都想好了,待染墨齋的生意穩定後就每個月月末利用染墨齋的名頭施粥一次,並且染墨齋接受困於生計的讀書人做短工。”
“我要的是染墨齋的名聲,並且這個名聲一定要是在百姓心中的。”宜筠緩緩而又堅定的說道,胤禛隻覺得自己深深地為這樣的宜筠而著迷。
“原來嶽父口中傾傾伶俐過人絲毫沒有誇大的成分。”胤禛毫不吝嗇的誇獎道。
宜筠身為後宅女子,能懂得民心的重要性,這點屬實是超乎了胤禛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