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筒子楼里的人家, 至少都住进来十多年了,对每一家的人长什么样子,多少都会有些印象的, 现下看到曾书瑶这么一个生面孔出现在楼里,不由得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再定睛一看,这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同志,旁边的居然是老徐家的大孙子徐元, 大家伙儿就更是好奇了。
毕竟, 家里的工人都在钢厂上班,耳濡目染之下,少有人愿意跑去别的厂子, 徐元是“第一个吃到螃蟹”、还混出了名堂的人, 在大家口中的存在感可不低。
有跟老徐家来往比较多的人, 其实看到这场景, 再联想到大清早徐进生出去买的不少菜跟肉,也就明白过来了, 但为了确定心里的猜测,还是多问了一句:
“徐元,这位女同志就是你对象啊?”
一边问着,心里也不由得啧啧感叹, 怪不得徐元他奶一下子不着急找媒人给孙子介绍对象了呢。
就这位女同志的长相气质, 虽然她嘴笨, 没办法用太多华丽的词藻形容出来,但也能看得出来, 长得这么好看, 哪怕是农村户口,也指定有人愿意娶呢, 这要是再有份工作,肯定就更受欢迎了。
“是啊,阿姨,这是我对象,曾书瑶,今个儿不是正好趁着我们家人齐,就想带着她来认认门吗?
书瑶,王阿姨是在厂里妇联上班的,致力于帮助广大妇女同志争取属于她们的权益,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受到过厂里好几次表彰呢。
改天你有时间的话,可以来找王阿姨说说话,也算是顺便向王阿姨学习一下她的工作精神了。”
谁不喜欢被人夸赞呢?因此,哪怕知道徐元说的只是客套话,王美玲脸上的笑意依旧加深了许多。
曾书瑶也不是那种完全不通人情世故的人,闻言,看上去有些腼腆地冲着王阿姨甜甜一笑,问候道:“王阿姨好!”
还别说,虽然她的长相偏明艳些,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审美,但是,大家伙儿心里都是有一杆秤在的,长相这么精致的姑娘,怎么着也不可能跟“丑”字沾边儿的。
现下看见曾书瑶这甜甜的笑容,和她明艳大气的长相便形成了些许反差,王美玲心里倒是颇为喜欢,点点头道:“诶,你好!”
“阿姨,那我跟书瑶也不耽搁您继续做饭了,我们俩就先回去了啊?”
“去吧去吧,估计你爷奶他们在家里,都快等着急了呢。”末了,王美玲还不忘添上一句善意打趣的话。
穿过这长长的楼道时,徐元时不时地便会跟曾书瑶介绍一番邻居们,倒也不必多聊,就是带着她打个招呼罢了,又不费什么功夫,也省得到时候会有人仗着年纪大“评判”她了。
徐元并不是一个小心眼儿的人,哪怕对门儿的张家跟他们家关系不怎么样,但是,跟旁人家都打过招呼了,独独在看到张成刚媳妇儿的时候,成了个“哑巴”,这像话吗?
因此,两人并没有做这种落人话柄之事,依旧是笑眯眯地打过了招呼,徐元这才掏出钥匙来开门。
眼见着两人进去了,心情有些复杂的张成刚媳妇儿这才“啪”地一声,端着刚做好的菜,进屋去了,就是这关门声,属实有点儿大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人惹到她生气了呢,也唯有知晓张成刚单方面跟徐进生不对付的人,才明白了几分个中内情。
那厢,跟曾书瑶已经进屋了的徐元,这会儿可没心情去管别人家,他把手上拎着的东西放好,这才转身对着家里人,介绍起曾书瑶来。
当然了,关于曾书瑶以及曾家的情况,徐家人早就从徐元那里听说过了,现下更重要的,应该是让曾书瑶认识四位长辈才对。
待徐元把爷奶和爸妈都介绍了一遍的时候,虽然心里有些迟来的紧张,但曾书瑶并未在此时掉链子,脸上带着落落大方的笑容,有礼貌地一一跟长辈问好道。
徐家人当然不会才见第一面,就对一个姑娘下定论,只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早就听徐元说过,这姑娘长得很漂亮,但是,在真正见到人的时候,于晚菊等人还是不免惊讶了一瞬间。
不过,怕情绪外显、惹得人家姑娘心里不自在,他们都将这一丝的惊讶,很好地收敛住了。
“书瑶是吧?快来坐,菜都做好了,就剩一锅汤还在炉子上炖着呢,咱们先开饭,一边吃一边说。”
作为家里的大厨,于晚菊对今天午饭的安排再清楚不过了,她早就将时间规划分配好了,现下,已经摆在桌子上的菜,大部分都还冒着热气儿呢。
后世有一句话叫做:“中国人的情谊,在桌上!”对此,徐元一直深以为然,像是现在,如果一家人都围着曾书瑶单纯坐下说话,场面显得生硬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演变成公安同志查问户口。
所以,还是边吃饭边说话,才更为方便一些!
关于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徐家人自然是不用再多问了,发起话题的主力军是于晚菊和黄卫英婆媳俩,但她们说话时的语气和缓,就像是过年时亲戚间的聊天一般,并不会惹人心生反感。
话题也不仅仅局限在曾书瑶的工作上,还包括曾家在农村时的生活,总之,相比起用“打探”两个字来形容,曾书瑶更愿意把自己感受到的情绪,比作是一种“关心”!
期间,徐元也会时不时地说上几句话,惹得三位女同志一道看向他,当然,更多时候,还是伸长胳膊,为曾书瑶夹上几筷子她喜欢却可能够不到的菜。
虽然于晚菊跟黄卫英吃饭的同时,还在跟曾书瑶聊着天呢,可是,饭桌也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徐元又是大大方方地帮自己对象夹菜,并不至于像做贼似的,她们婆媳俩自然也是能将这些动作尽收眼底的。
见状,她们并未心生不悦,反倒是对曾书瑶更加上心了几分,毕竟,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他们家徐元的媳妇儿,没得跑了!
为着礼拜天招待曾书瑶的事情,除了家里现有的票据,徐来福还借着自己的“人脉”,在车间里淘换到了几张肉票和鱼票。
因此,今天的午饭,可谓是十分丰盛,真要比较起来的话,跟过年的时候,也差不了多少。
论起家庭情况来,曾家的条件自然是比不上徐家的,但是,每个月吃上一两回肉,还是能做到的。
再则,曾书瑶也不是那种眼皮子浅、没个吃相的人,哪怕心里为徐元奶奶的厨艺赞叹不已,但吃饭也不至于到了狼吞虎咽的地步。
照着人数,午饭本来就多准备了三个菜呢,到最后,饭桌上的盘子是都清空了,但还留下了一些刻意留出来、还没碰过的“剩菜”,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曾书瑶第一次上门做客,要是所有菜都被吃了个精光,那才叫失礼呢,现下,才是于晚菊估计好了的。
除了曾书瑶刚进屋的那会儿,在饭桌上没怎么开口说过话的徐进生,本想着包揽了洗碗的活儿呢。
毕竟,徐元去公共水房洗碗的时候,总不能把人家姑娘撂在屋里吧,反正,徐元不在家的时候,这活儿也是归他的,徐进生“主动请缨”,心理可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
不过,眼见着要开始收拾桌子了,曾书瑶并没有坐着不动,而是直接干脆地把袖子挽了上去,一块儿动起手来,端着空盘子,跟在徐元后面,去公共水房了。
俩人洗碗的时候,免不了在碰上邻居以后、又被打趣了几句“夫唱妇随”之类的话,这厢,徐家人同样在说着曾书瑶呢。
“我看这姑娘挺勤快的,不是那种把自个儿当天仙、只想吃现成的却不想动弹的懒人,看样子,咱们元元是找对人了!”
当然,于晚菊说这话,也不是觉着孙媳妇嫁进来以后就得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儿,只是,他们老徐家就这条件,是比一般人过得好些,但这种好,也是有上限的。
真娶进来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好看归好看,但是,他们老徐家怕是没那个能耐养得起!
“这姑娘虽然去了农村几年,厂龄得重新累积,现在拿的工资也不高,但却是中专毕业的呢,跟元元在一块儿,也有话可聊。
咱们家又不指望着新媳妇儿的工资过日子,她赚多赚少,钱都是让他们自己收着的。
况且,没看刚才饭桌上,元元对人家姑娘有多上心吗?要我说呐,这姑娘还真挺适合元元的!”
黄卫英说着自己的想法,徐进生在她的眼神示意之下,也凑活着说了两句,归根结底,一家人对曾书瑶,都是颇为满意的。
这种满意,落到实际处,就变成了被塞到曾书瑶手里的两个红包了,这是用从供销社买来的红纸裁好、折成的,是按着省城的习俗、要给未来儿媳妇的见面礼。
徐来福和于晚菊给了一个,徐进生夫妻俩作为父母,也给了一个,至于里面的钱数,也是提前商量过的。曾书瑶自然是被她妈科普过这个习俗的,所以,意思着推辞了两下,在徐元直接塞进她兜里以后,也就没再往外掏,算是收下了,随后便向长辈们道了声谢。
毕竟,她这次来徐元家吃饭,也意味着两人从谈对象、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地步,收下见面礼,也就相当于默许这门婚事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