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場上行走,不招人嫉恨,那是庸才,所以這群人暗搓搓的翻白眼,常曦壓根就不在乎,她有這底氣並不是因為那令人忌憚的所謂背景,而是另有依仗。
她的紡紗工坊雖然不是布匹市場的終端,但卻是源頭,況且因為去年她在宜陽商會的發言,所有跟她有合作關係的織布工坊都增大了規模,擴大了生產的他們若是有一台織布機停止了生產,那就是損失,而放眼整個宜陽城,能大量提供紡線的除了她,再無別人。
那些引進新式紡紗機的紡紗工坊生產規模是不及她的,光靠他們來維持宜陽織布工坊的運轉,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要她的貨,那就得考慮從外地購買紗線,這無疑是增加了運輸成本,那這次惡意降低價格競爭出口貿易的織布商,賺得的那點錢,還不夠貼補增加的運輸成本。
所以,她根本就不怕宜陽城的織布商合起夥來孤立她,要不然她就不做這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常娘子,我們也要吃飯的,貨不賣給洋鬼子,我們能賣給誰啊?”有人皺眉開始“據理”力爭。
因為紗線的增加,他們生產的布匹相應也就增多了,這不想法子賣給洋鬼子,他們的貨光靠本地人消費,那會造成庫存的,正是鑒於此,大家才會壓低價格出貨給洋鬼子。
對於這個情況,常曦在當初開紡紗工坊的時候,心裏就了然的,宜陽城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哪怕現在因為她的原因拉動了經濟的增長,口袋裏的錢變多了,但是布匹不等於吃飯,他們在這方麵還是比較節省的。
其實現在說這個還是過早的,如今生產出來的布匹還遠遠達不到市場的需求,自然更不會爛市,這隻不過是群商人找的借口罷了。
當然還有人站出來道,“就算我們低價賣布給本地人,那群洋鬼子也會找他們來購買我們的低價布,這樣不還是洋鬼子得利?常娘子,這買賣憑的是個人的能力,我們這麽做也是沒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