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做好後,安瀾就開始數著日子期待起下次群獵的時間來。可惜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聚會時爺爺並沒有讓卡班拜把她放出去,估計還在心疼五歲雌雕被啄掉的羽毛。
羽毛對大型猛禽來說非常重要。
許多馴鷹人會在每次飛行之前用安全吹風把金雕的羽毛烘幹,即使在野外,金雕也會把大量時間花在梳毛這件事上。
老頭子因為雌鷹掉毛發脾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那天安瀾的羽毛掉得更厲害,身上被啄傷得也更重,回家之後卡班拜還偷偷抹了眼淚。
短期內是找不到什麽好機會。
安瀾也不心急,反正她還有自己給自己布置的學習任務要做,每次群獵看到就是賺到,一點一點地,她偶爾也能在捕獵時模仿出幾個簡單的俯衝轉向動作了。
在等待中,金雕節如期而至。
盡管在所有有馴鷹傳統的國家中,蒙古並不是最出名的,但在一部美化色彩很重的紀錄片《女馴鷹人》發行後,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裏,蒙古也因此把一些從前名聲不顯的鷹獵比賽發展成了好幾個省的旅遊賣點。
今年的比賽吸引了超過80名金雕獵人。
這些騎馬架鷹有些還牽著獵犬的參賽者上至78歲,下至10歲,從各個牧區趕到現場,和驅車前來的觀眾會合到一處。
卡班拜一家清早出發,太陽升得很高時才趕到。
作為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兩個小男孩從早上開始就表現異常,阿布史臉色嚴肅,麵部表情僵硬成了一張麵具,卡班拜也沒好到哪去,他就是再沒興趣成為馴鷹人,也不願意在幾百個人麵前丟大臉。
比起兩腳獸,安瀾就放鬆多了。
她的主要目的是來欣賞技藝,次要目的是等等看有沒有合適的跑路時機,還有一個小小的部分是順便測試一下技巧掌握得怎麽樣,至於成績名次什麽的,壓根不在考慮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