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孔雀雛鳥長得很快。
客觀評價,安瀾認為它們吃得也很多。
同處幼生期,大貓幼崽從母親的乳汁中獲取養分,晚成雛從親鳥帶回來的食物中獲取養分,二者都是家裏蹲,不用東奔西跑。
可是早成雛不一樣。
小孔雀安瀾從出生第一天起就領會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鳥生真諦,跟著導師,綠孔雀媽媽起初還會照顧雛鳥腿短,帶著她在近處啄食。等長到一個月大後,這種優待就消失了,整個孔雀家族開始以非繁殖期的作息規律活動。
也就是說——清晨從半山腰下到河邊去飲水,然後在低海拔處覓食,中午回到山林裏休憩,躲避炎熱的日光,傍晚要麽去河邊,要麽去其他覓食場所,太陽落山前再次回到山上準備過夜。
能量消耗上來了,吃下去的東西也就得跟著變多變雜,提供充足的能量,有時親鳥已經站在石頭上梳理羽毛,幾隻雛鳥還在石頭底下翻來翻去,到處找蟲子開小灶。
這一套日常讓安瀾絕望。
某天傍晚她在河邊喝水,喝著喝著就想到同樣是早成鳥的天鵝小時候還能讓父母背著遊泳,頓時感覺到一陣酸楚。然而這陣“酸楚”才剛剛泛上來,綠孔雀媽媽就從安瀾頭頂上經過,讓她醞釀起來的感情完全癟了下去。
算了吧。
看看成年綠孔雀的體型,再看看雛鳥的體型,別說老母親願不願意弄亂好不容易梳整齊的羽毛去背雛鳥,怎麽爬上去怎麽下來都是大問題,還是早點學會滑翔可以少走幾步路。
於是安瀾定下了這個世界的第一個小目標。
為了早日學會滑翔,再進一步學會飛行,她鉚足了勁努力幹飯,然而這一使勁就引起了綠孔雀媽媽的注意,也導致了一個意外結果——
食譜……改變了。
這事還得從雛鳥吃飯的習慣說起。
因為雛鳥基本上和雌孔雀形影不離,所以它們吃的東西一部分是自己刨食的,另一部分則是從母親口中掉出來的碎屑,後者往往比前者質量高些。兩隻雌孔雀總是一起活動,所以三隻雛鳥基本上是在共享母親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