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花重金請了四位大佬來,試圖讓他們用高超的技藝來製裁鄭姚。
然而導演不知道的是,拉二胡的那位,其實也是國家音樂協會的成員,而鄭姚,如今算是他的領導。
後來得知這件事,導演心裏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話說,這樣的話,這位不會給她放水吧?
然而很快,導演就發現,自己的擔憂實在是多餘,因為拉二胡的這位,對鄭姚的不喜與怨念,比自己都要強烈的多。
導演:“?”
怎麽回事,不是說好的榮譽會長嗎???
而且鄭姚都沒有踏入過音樂協會的大門,自然不可能得罪什麽人。
還是說,這個榮譽會長的位置本來是他的,結果被鄭姚接了胡?
短短一瞬間,導演成功的腦補出了一場內部爭鬥大戲。
然而…真實的情況要比他想象的要簡單的多。
榮譽會長不榮譽會長的不重要,拉二胡的大師隻是單純的不滿鄭姚偏心眼的行為。
憑什麽吹古笛的、吹塤的、彈琴的,哪怕是那個敲編鍾的糟老頭子都有好幾套樂譜,他們拉二胡的卻屁都沒有。
同樣是冷門樂器,他們拉二胡的是比上麵那些人差在哪兒了?
二胡也是國粹啊!不帶這麽歧視人的!
之前一曲編鍾氣勢磅礴,用讓人振聾發聵的姿態走向世界,從此,全世界的人對花國的青銅編鍾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古笛、笙、塤、鼓……更是用實力證明了,花國的古樂器也不是吃素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不比西洋樂差,甚至更強。
有了配套的樂譜,發揮出來大半的實力之後,那麽多人想不承認都不行。
這本來是一件特別讓人高興的事,但一想到敲編鍾的那個老家夥天天跟自己炫耀,每到開會必定對自己好一番擠眉弄眼,二胡大師,也就是譚秀品就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
老東西真的是膈應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