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李斯帶走了朱襄的親筆信。
春申君在李斯離開後就寢食難安,晚上睡覺時腦海裏都不斷閃過朱襄那張長了滿頭白毛的冷淡臉,親自驅車到長江南岸等著。
李斯剛一度過長江,他就拆開了朱襄的信。
朱襄沒有說這件事與他有關還是無關,隻介紹了棉花的習性,說秦國人紡織棉布是為了替代麻布。
棉布比麻布更柔軟保暖,庶民若改麻為棉,可能能與“溫飽”一字理想稍近一步。
朱襄還提醒,棉花和麻的紡織過程不一樣,楚國盲目種植棉花,卻又不知道如何紡織,恐怕會害民。若楚國真想種棉花,先讓工匠改造紡織機之後再試種。秦國是肯定不會將棉花紡織機直接賣給楚國的。
春申君翻來覆去看朱襄的信,怎麽也看不出朱襄在用什麽計策。
難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棉花確實是個好東西,秦國自己都在大批量種植。楚國摸著秦國的石頭走路,還能摔河裏去?
春申君不由有些愧疚。他不能因為朱襄曾與他不睦,就懷疑朱襄的品德。
何況當初朱襄所施展計謀,是建立在自己要殺朱襄的前提上。若自己沒有殺朱襄的心思,朱襄的計謀就不成立。
春申君長歎一聲,拿著信去找楚王。
楚王看完朱襄的信後,立刻將朱襄的信揣進懷裏,然後問道:“朱襄公的言下之意,是不讚同楚國種棉花了?”
春申君道:“朱襄公隻是提醒我們,現在楚國種了棉花也無法紡織棉布。”
一大臣立刻道:“商人能買來棉種,自然也能買來紡織棉花的工具。大王又不是下令全國推廣種植棉花,他們私人的田地種什麽,和大王有何關係?”
楚王想了想,是這麽一回事。
他喜穿絲綢,就算要穿棉布,哪怕楚國能紡織棉布了,他肯定也隻穿從秦國買來的最好的棉布,所以不會特意推廣棉花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