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高浪急的東海上。
艨艟相接,帆檣連天。
萬艘千軸,望之如雲。
居中的一艘大型樓形戰船頂端,樹大唐烈烈幡幟。
寬平甲板之上,再高起三層樓,每層皆設弩窗矛穴。
甚至還有一架破城門專用的拋石車。
與其說是一艘樓船,也可以說是一座小型的城壘。
三層船樓的頂層,裴行儉著一身銀甲,正專心致誌擺弄羅盤。海風將他戰甲外的鬥篷,亦吹得烈烈有聲,宛如旗幟。
“裴侍郎。”
直到有人叫他,裴行儉才回頭,看清來人笑道:“劉兵曹。”
來人正是負責此次水路軍的糧草督運官——劉仁軌。
樓船在海浪中穩如平地,劉仁軌大步走過來。
大軍自長安城開拔月餘,入海也多日。裴行儉和劉仁軌同在一艘樓船上,早已彼此熟絡。
此時裴行儉望此天海碧空一色,又見大唐的戰艦連天,心中豪氣萬丈道:“縱身著緋袍輕裘緩帶,終不及擐甲執兵!”
劉仁軌很有同感地點點頭。
然後走過來認真請教道:“這便是李仙師做出的羅盤嗎?”
裴行儉點頭,麵上盡是讚歎之容:“有此為海航之引,不比原先,隻能在晴好之日觀北鬥崇山,用小尺測影。”
船行海上,原本最怕風雲突變迷失方向:比如倭國的使者,就是在陰雲中無法辨別方向,以至於迷航後,還流落到小島上差點全軍覆沒。
有此羅盤,實大大有助於海上航行。
此番征百濟,海上戰船皆是從登州港口出發,橫渡東海,將要直達百濟熊津江口。
雖說有專門使用羅盤,行駛在先的引頭船,但這一路,熟諳風水的裴行儉,自己也一直在用羅盤觀測方向定航線。
越用越覺得精妙。
劉仁軌此番正是來請教羅盤使用的。
聽裴行儉提起李淳風來,便問道:“我聽聞,李仙師上稟聖人,道這羅盤的圖紙本是薑侍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