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慶五年七月。
朝上就熊津都督劉仁軌所上‘請征倭國事’,展開了激烈討論。
討論的議題倒不是打不打——拒不交出大唐的人(沒錯,百濟王子已經擁有大唐戶口了),以及阻攔大唐使者登岸兩件事疊加——打肯定是要打的,否則正如劉都督所奏,倭國強保百濟王子,必會給遼東局勢留下後患。
爭論點也不在能不能打贏,朝臣們沒有一個覺得這是個問題。
分歧之處,主要在於此番作戰規模——是要打到倭國俯首稱臣,從此成為大唐屬國?還是就打一場警告戰,逼令倭國交出百濟王子?
朝臣們各執一詞,都有理有據。
事關軍國大事,皇帝也很慎重,令三省宰輔詳議後,再各自報上最終的意見與詳奏。
*
尚書省下轄六部。
於是在剛剛返回京城的,尚書省左仆射李勣大將軍主持下,六部內五品以上官員,全體集合開了一場大會,來統一尚書省的觀點。
雖說六部齊聚,但與此戰事有關的,主要還是兵部、吏部、戶部三部。
工部管造器事,也算有一半牽連。
而刑部和禮部的官員們,都自覺都坐到遠一點的地方去了——專業不對口,純純來旁聽。
薑沃是習慣了什麽會議,都要做會議記錄的。
自李勣大將軍開口,她就提筆,準備開記。
李勣叩了叩桌子,神色一如既往肅然:“首先,先說說諸位疑惑的問題——”
“何為倭國?”
薑沃:……
然她抬頭環顧屋內,就發現許多朝臣都在認同地點頭。
之後帶著一臉求知,等著剛從遼東回來的李勣大將軍,講解下倭國到底是什麽國家。
她重新調整了心態:是啊,此時的大唐朝臣,又怎麽會關注、了解倭國呢?
就像此時向大唐朝貢的數十個西域國家一樣,若是隨意拎出來一個,薑沃對其國的了解,也隻會停留在‘這個名字有印象’的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