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之上。
薑沃隻安靜坐在一旁,陪了曜初良久。
馬車外,有灌渠傳來的隆隆水聲,奔湧不止。
想來曜初的心境一如此水。
*
苦難在史書上太多了。
別說曜初,連婉兒和太平都已經開始讀史。
《漢書》也是讀過的。
因今冬起,許多人都在念叨‘無雪’‘旱災’之事,婉兒自然也曾捧著書來問過薑沃。
薑沃還讓婉兒整理計數了下漢書中關於旱災的記錄。
隻是史書之上,關於旱災的記錄,大都不會很詳細。
“文帝元後六年,夏,天下旱,蝗。”
“武帝元封四年,大旱,民多渴死。”
“武帝元鼎四年夏,關東旱,人相食。”[1]
……
能被史筆記下來,關於災疫的每個字,落在人世間,就都是重若千鈞之禍。
曜初在史書之上不隻一次看到‘民相食’這幾個字,她以為自己雖生在宮廷,但多少還是知道一些民間苦難的。
然不及今日驟然的,毫無防備地見到,跟筍子被裝在一樣的竹簍裏,也一般被倒出來的小女孩。
或許……不,都不是或許,若是大旱災年糧備不足,亦或是糧食發不到百姓手中。那這個小女孩的作用,就會真的跟筍子等同。
曜初又想起來賣‘貨物’的農夫。
今年天時不好,時值二月初,依舊幹冷的驚人。
曜初從前也在書裏看到過百姓單衣難禦風寒的描寫,《淮南子》中寥寥幾句就曾將此情形描繪的頗為生動:“短褐不掩形,而煬灶口。”破舊的粗布短衣難以遮蔽軀體,隻能縮手縮腳,若是有個熱灶能蹲一蹲取暖就最好了。
書中文字描寫的再入木三分,終不及親眼所見所感。
坐在馬車上,曜初眼前還是浮現出那雙抓住竹簍邊緣,把孩子傾倒出來的手——
曜初不是沒有見過大唐百姓。
當年泰山封禪,當地官府也安排了負責‘普天同慶’裏‘同慶’的百姓。而這些年,曜初也曾在長安城內東西市、各個坊子間走過,見過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