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當岱山動物園的人工湖內出現一窩又一窩的蝌蚪粥時,動物園的本土生物展區正式對外開放了。雖然嚴格來說,本土生物區的展館情況還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但是遷徙的候鳥不等人,誰也不知道它們什麽時候就重新啟程。
所以為了給特地前來的觀鳥群眾最好的印象,也為了抓住這波候鳥紅利, 本土生物展區提前揭開了神秘的麵紗。
從園長打算建造本土展區到展區基本落成, 差不多有半年, 封閉建造時間也有三個多月。
對別的動物園來說這個時間還算正常, 但對高效率運轉岱山動物園來說, 這已經是非常漫長的建造過程了。
不過園長找的工程隊還挺給力的,起碼就成效來看, 絕對看不出這是僅用了三個月做出來的效果。
園長在本土生物區按照原有地形,建造了一個由湖泊、灘塗、農田平原、丘陵、山地構成的綜合展覽區。
遊客在參觀的時候可以分成若幹條道路, 在農田和沼澤區域甚至還用棧板構建了步行通道,讓遠離農田的都市人們可以重新穿梭在稻田之上,近距離地觀察到藏在其中的諸多小生靈的同時, 減輕人類對生物們的幹擾。
對了, 本土生物區的最大一個特色, 也是別的動物園完全不具備的特色是——這裏的動物並沒有被用鐵絲網或者柵欄嚴格地隔離開。
本展區所有的隔斷都是基於動物本身體質所塑造出的環境特色,比如灌木叢、河流、土坡等等,起碼表現在遊客們眼中的是這樣, 所有的鐵絲網柵欄都被藏在了遊客看不到的地方。
這個一方麵是為了給遊客更好的參觀體驗,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滿足園長的一個特立獨行的想法。
——陸吾認為, 本土動物展區要表現的是本地的生態環境, 而生態環境本身就是所有動物們交錯共享的,自然環境下, 它們會待在自己喜歡的地方,但和人類有旅遊的需求一樣,偶爾也會有串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