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婉蘊關於牛痘的知識, 卻不是來自於各式各樣的網文,而是因為拜讀過迅哥兒的一篇散文,名為《我的種痘》。
裏頭詳細描寫了他小時候種痘的經曆和對這件事情幾十年來的見聞, 甚至還將這“洋痘”傳入中國後如何被人抵製、又如何推廣宣傳的法子也寫得明明白白。
拉上厚厚的床帳子, 等宮女吹了燈退出去,程婉蘊便勉強側了身,別扭地避開腿上傷口, 伏在太子爺肩頭,耳語道:“二爺近日苦讀醫書,又是《驗方新篇》、又是《治痘匯集》……可是萬歲爺讓您幫著琢磨如何治痘?我有個奇思妙想, 二爺要不要聽一聽?”
康熙是個時髦的人,他曾在太醫院設立過人痘實驗室,與天花死磕了十幾年,琢磨出了將得了天花的人身上痘痂研成細末,給要種痘的人由鼻孔裏吸進去,再促使痘發出來的“人痘疫苗”法, 種痘人熬上個七八天、十幾天,若是痊愈了, 便是“種痘”成功了。
但這個法子最大的麻煩就是不能保證用作“疫苗”的人痘是徹底滅活的, 若是還具備活性, 那種痘的人大概率是要涼的。而且,僥幸過了關,還不能保證那看似痊愈了的種痘人是否還具備傳染性, 據傳就有種完痘痊愈後又把家人傳染個遍的例子, 他自己倒是活了, 可妻兒都被連累命喪黃泉。
所以,後來康熙又添了一條規矩, 種痘人要隔離在專門的“痘善局”中種痘,痊愈後也得待上個把月確保萬全才可離開,皇族也不例外。“痘善局”這地方設在京城郊外三十裏地之外,可以說是大清版本的方艙醫院了。
死亡率極高、種痘過程不良反應極大,都讓清廷內部還未曾大範圍推廣種痘,大多是選擇了出宮避痘,或是祭拜痘診娘娘的法子。
這就更加荒唐了,寄托於鬼神,也不過是絕望下的擺爛,求個心裏安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