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92章

字体:16+-

◎回河东大队。◎

姚娉婷惊叫着朝厨房里跑。

宋满冬放下手上的东西, 赶紧跟过去抢救。

姚娉婷探着勺子就准备捞。

宋满冬拦住她,先拿了草纸垫着把锅端了下来。

这才看清锅里的情况。

也是稀奇。

水还有半锅,土豆却能糊底。

宋满冬拿了勺子, 挨个将土豆捞出来。

又除去的糊掉的部分。

姚娉婷伸手拨了拨还完整的土豆,“还能一人分一个。”

说着十分大方的将碗递到宋满冬面前,“你先挑。”

“就这么吃?”宋满冬跟碗里的土豆对视一眼。

拳头大的土豆样貌不一, 有的炸开了皮, 有的还含蓄裹着外衣。

姚娉婷一拍脑袋, “忘了, 我去给你拿酸菜。”

见宋满冬欲言又止,她咬咬牙, “实在不行我再给你炒个菜。”

宋满冬瞥了眼土豆, 姚娉婷跟着看去,嘿嘿一笑,“我前两天煮的还挺好的, 今天可能是徐清火没烧好吧。”

“前两天的火也是我烧的。”徐清提醒她。

姚娉婷振振有词,“可我煮土豆,只需要把土豆放进去,等煮熟就好了。我做的事情可没变, 肯定不是我的问题。”

宋满冬想, 倒也有理。

只是这是做饭, 不是做题。

眼见着两人要辩论起来, 宋满冬无奈出声打断,“我来坐吧。”

姚娉婷气焰一收,关心起来, “你从县里回来, 路上也折腾, 再做饭多累呀。”

宋满冬笑着说,“我来咱们不出半个小时就能吃上饭菜。”

要是换个人,那可就不好说了。

“我也还没吃晚饭的,再等下去都要饿晕了。”宋满冬说着,先把锅里的水倒在一旁,趁着热锅清理了糊上的土豆,重新把锅架在火上。

姚娉婷跟在她身后,殷切的帮忙。

宋满冬正扫过厨房里的东西,看什么能取来做饭。

食材还没着落,先一眼就瞧见了灶台对面的黑色,顺着痕迹望到了屋顶。

即便专门做了烟囱,灶台前面的土墙还是免不了被烟雾熏到,只是眼前的情况不似熏的,倒像是烧了上去。

姚娉婷心虚的转移话题,“满冬,你要做什么菜?我去给你拿。”

徐清可不给她躲过去的机会,“前几天早上起来做饭结果睡过头,差点儿把屋顶给烧了。

还是隔壁瞧着势头不太对,找过来才发现。”

他没说是谁,但大家都知道。

宋满冬更是从其中窥见了他们这些日子的鸡飞狗跳。

笑过之后还是帮他们出主意,“你们还不习惯起这么早,可以先两人结伴,一起做饭收拾快点儿,也能互相提醒。”

“或者以后晚上做了饭留点儿菜出来,早上热一下就能吃。”

如今虽还没下雪,但气温已经很低了。

室外成了天然的冰窖,放碗菜在窗台上,隔天一早都能冻上,绝不必担心坏掉。

“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姚娉婷懊悔起来。

徐清跟她是如出一辙的后悔,他俩轮流起来做早饭,论起痛苦,他可不比姚娉婷少。

这是许多农家都会用的法子,不过他们大都是为了节省一回柴火。

仔细算算也省不了多少,可一针一线都是这么省下来的,他们都习惯了。

姚娉婷她们则是恰恰相反。

每顿不留盘已是节俭至极了。

再者,也不是家家都像他们每顿饭都起火炒菜。

到了冬天不上工的时候,一日一餐、两餐都常见的很。

姚娉婷也是刚来就养成了宋满冬样样都准备妥当,顿顿都有热乎饭吃的习惯。

即便宋满冬离开,他们还是循旧继续这么过。

今天被宋满冬点醒,才如梦初醒。

他们本就不擅长做菜,何必刁难自己?

姚娉婷自嘲着,“脑袋都冻僵了。”

“我炖点儿汤给你们暖暖。”宋满冬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先引火,将三角泥炉也烧起来,把腊排骨剁了丢进锅里大火炖着。

又叫姚娉婷去地窖拿了白萝卜,切块儿放进去。

腊排骨用花椒盐腌过,现在炖的时候也不需要加什么佐料,丢些姜片就行。

宋满冬做这些的时候,都将个中缘由给他们讲了,比起炒菜,炖汤是容易些的。

说着看到土豆,心底又产生一丝丝动摇。

宋满冬摇了摇头,将对他们的怀疑驱逐出脑海,拎着菜刀从屋梁上挂的猪肉切下一块儿,剁成肉沫。

土豆剥了皮,用勺子压成小块儿,不必太细,这并非是为了省事儿,而是为了保留着土豆的口感。

每人分上半碗。

碗在灶台上排着队。

肉沫先用油煸,而后调味儿勾芡,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浇头就做好了。

宋满冬勺起勺落,从头至尾,刚好分完,“趁热吃了垫垫肚子吧。”

她没带表,但大概也能估摸出时间,至少有九点了。

连她这中午吃过食堂饭,下午又早早下班的人,都觉得腹中饥肠辘辘,更何况是姚娉婷她们。

宋满冬话音一落,姚娉婷她们便飞快的端起碗,拿着勺子往嘴里塞上一勺。

“土豆原来这么好吃。”姚娉婷边吃边震撼。

“是肉好吃,里面加了肉。”陆许山坚持己见。

嘴上争斗不停,但吃饭的速度是一点儿也不慢。

宋满冬抽空搅拌了下腊排骨汤,又切了半颗白菜丢进去。

待土豆泥吃完,每人先打了半碗萝卜白菜汤。

热乎乎的汤冲淡了心头的急躁,叫人发出情不自禁的喟叹声。

泥炉上的小锅咕嘟嘟的冒泡。

填饱了肚子,赵胜男才问起来宋满冬,“之前不是说周六回来么?怎么今天这么晚回?”

“是出了什么急事儿么?”

姚娉婷则是道,“看满冬的模样哪儿像是出事儿的!就算真有,也是喜事儿。”

宋满冬解释道,“张兴旺借了自行车,顺路带我回来的。”

据张兴旺所说,是他们一同做萨其马的工友。

听说他要坐公共汽车,又转步行六公里,便热心的把车借给了他。

宋满冬听的惊叹。

自行车至少要两百块,还要自行车票。

那人竟这么大方的直接借了出来?

不过她见到的热心肠人多了,惊讶一瞬后,便不多关注了,还自觉找到了原因。

食品厂一个月十八块工资,以张兴旺的节俭,恐怕用不了几块钱。

说不定一年就能攒下来买自行车的钱。

一辆自行车,哪儿有食品厂的工作好?

更何况厂里招人比他们交朋友严格多了,家庭背景都有迹可循,更不用担心张兴旺带着自行车跑了。

有自行车往返确实方便不少,只是也不能回回借别人的。

宋满冬心里也琢磨着自己要不要买一辆。

钱她是够的,自行车票可以到黑市换。

东风公社不容易出自行车票,但怀安县应该不难寻。

思索间,宋满冬又简单的说了上周末的情况,和陈家明被补充录用的消息。

赵胜男先是一喜,“陈家明确实有这个能力考上。”

姚娉婷还记得,“当时他排在张兴旺后面一位,张兴旺自己考上也不敢表现的太高兴,心里别扭着,怕伤到他的心。”

要是差多了还好说,偏偏就一位。

宋满冬点点头。

陈家明失之交臂的可是食品厂的工作,换成心胸狭窄的人,说不定会做出什么事儿。

赵胜男高兴过后,又担忧起来,“后面要是再来几次招工,有出息的人都去了县城、公社,大队上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姚娉婷不在意道,“不是还有咱们呢?”

“没了他们,你就不管河东大队了?”

赵胜男摇摇头。

她是不会改变自己想法。

宋满冬很少表示自己的看法,这次难得开口,“我倒是觉得这不是坏事儿。”

“往外走的人越多越好。见识过外面的情况,才会发觉大队上的局限,才会想着改变。”

赵胜男若有所思。

宋满冬也是这些天闲来无事琢磨的,不过她想的是食品厂的情况。

但推到河东大队也适用,“而且,我觉得他们之中有人见过外面的世界再回来,会比我们做的更好。

只有他们清楚河东大队最需要什么东西,最想要成为什么样子。”

宋满冬习惯性的举了个简单例子,“现在咱们问大队上的人,想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他们大概只能想到吃饱穿暖。”

“可咱们会觉得他们收麦子需要收割机,犁地需要拖拉机,房子要盖成砖房,村子里需要通电通自来水,学校应该在大队上,而不是在山的另一面……”

“张兴旺、陈家明他们想的,应该又不一样。”宋满冬猜测。

“我明白了!”姚娉婷,“满冬你的意思是,我们会把河东大队改变成我们想象的样子,但张兴旺他们的来,会把河东大队改变成大队上的人喜欢的模样?”

陆许山听的一头雾水,“有什么区别?”

“区别可大可小。

虽然本质上都是为河东大队好,但咱们跟河东大队的想法可能会有出入。”

姚娉婷看他一眼,“就像我想让你好好学习,把数学题的准确率提高到百分之六十,考上食品厂。而你——”

陆许山在学习的第二天就开始抗议了。

在逃避学习这方面的能力简直叫她刮目相看。

陆许山也很痛苦,“就不能换成别的么?”

姚娉婷无力道,“你以为别的工厂也跟第一食品厂一样对你偏爱?”

陆许山沉默了。

他也不是真没有自知之明,看到食品厂的题目就知道自己要完蛋。

没想到洪师傅竟对他期许那么高。

宋满冬又用轻松的语气提起,“不过现在咱们不用想那么多。”

“简单点儿的话,你要是去跟张兴旺说,别去食品厂了,留在河东大队一起建设咱们大队……”

姚娉婷想象了一下,“张兴旺恐怕以为我疯了。”

“张大娘说不定会拿着扫帚把咱们轰出去。”

赵胜男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意,“张大队长肯定也不会同意的。叫张兴旺去考食品厂还是他的意思。”

宋满冬点点头,“所以不用为这个烦恼,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吧。”

腊排骨汤已经炖好了。

宋满冬给大家每人盛了一碗,又听赵胜男她们说起来这些日子大队上的事情。

吃过饭,时间已经不早了。

宋满冬用热水洗漱之后进了屋子。

姚娉婷拍拍床铺,“满冬你快来。”

宋满冬坐下来,便感觉到不同。

铺在下面的褥子是热乎的。

姚娉婷脸上得意起来,“我们把炕烧起来了。”

宋满冬不在的日子里,他们手忙脚乱、磕磕绊绊,但还是做成了几件事儿的。

“真厉害。”宋满冬夸赞道。

炕烧起来之后,躺下身子都是暖的,睡觉时比在食品厂的宿舍都舒服。

姚娉婷舒展身体,发出惬意的呼声,昏昏欲睡的时候,又想起来,“满冬,我觉得你现在有点儿不一样了。”

“什么?”宋满冬疑惑起来。

“我也说不上来。”姚娉婷想了一会儿,实在困的厉害,“算了,你当我是胡说吧。”

她打了个哈欠,将脸埋在枕头上睡去。

宋满冬还想回顾一下,看自己是哪儿便了,但很快便顾不上这些了。

同榻的睡意传染给她,暖烘烘的被窝叫她再聚不起精神思索。

一夜无梦。

宋满冬是听着鸡鸣声醒的,她刚抬头去看天色,姚娉婷便一骨碌的起身。

坐起来愣了几秒,才慢吞吞的下床。

宋满冬跟在她后面起来,看着姚娉婷刷牙洗脸,竟是都没发觉自己在。

姚娉婷给锅里添了热水,准备煮面汤,一扭头看见身后的影子吓了一跳。

扶着灶台喘了好几口气,“满冬你吓死我了。”

宋满冬等她缓过来,才走上前看看,“早上准备做什么?”

姚娉婷挽起袖子,“等着瞧吧,看我给你露一手。”

宋满冬保持怀疑,但也没有上前接手。

只是看着姚娉婷的动作免不了心里一紧。

七上八下,反复提起,才终于在所有人都起床后,吃上了姚娉婷做的早饭——面疙瘩汤和煎饼块儿。

“面疙瘩熟了吧?”陆许山一边问,一边谨慎的用筷子夹开,看见里面没有生面,才放心的送入嘴里。

俨然是一副经验十足的模样。

煎饼块儿……虽不美观,但至少是熟了的。

宋满冬一边吃一边想,这煎饼进步空间还挺大。

吃过早饭,宋满冬便打算去公社一趟。

她回来没带点心,只给她们带了两个罐头。

今日便打算去供销社买些油面,回来做萨其马给他们吃。

顺便再买点儿陆许山最喜欢的肉,帮他们做成肉酱。

至少吃土豆的时候,能多个配菜,不至于只有酸菜。

姚娉婷听了她的安排,也想跟着去,只是纠结再三,还是放弃了。

“大队长叫我们今天能去干活的都去,咱们大队的水渠就剩下一点儿了。”

“大队长说明天是个吉日,赶着明天早上弄完最好。”

宋满冬想了想,“那我下午去还能给你们搭把手。”

食品厂的工作时间短,活儿也不重,她昨晚睡了个好觉,现在一身劲儿呢。

姚娉婷笑道,“你干活可没工分。”

“我还图那点儿工分啊?”宋满冬冲他们挥挥手,“你们快点儿去吧。”

去过怀安县的百货商店,再瞧东风公社的供销社,实在是小。

一样挂着灯泡,里面也不够亮堂。

不过她也不是来看这些的。

宋满冬直奔目标,买完东西便回了河东大队。

要做的事情多着呢。

她把肉晾上,又和面发面,把面团放在土灶边上,小火温着,朝东风渠走去。

大队上的人刚吃过午饭,正热火朝天的干着。

人影攒动,见不到躲懒的人。

宋满冬远远的就认出了其中一人。

没想到宋县长竟然还在。

他穿着件卡其色的大衣,这在一众黑蓝绿布料中格外显眼。

宋满冬走近了,才瞧见他袖着手,抱着一个热水袋。

虽然来回动着,但显然不是在干活。

宋瑾瞧见她,眼睛一亮,热情的叫她,“宋知青。”

宋满冬打算绕过他的脚步一转,走近两步打了招呼,“宋县长,我打算去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

“用不上了。”宋瑾十分清楚,“等会儿大队长就会叫姚知青她们也回来了。你就别多跑一趟,白白把自己衣服弄脏了。”

宋满冬扫过忙碌的人,奇怪于他怎么突然这么好心关怀,又觉得他不会说谎,便点头应下。

“那我去边儿上站着,不打扰宋县长你了。”

宋瑾又叫住她,“算不上打扰。”

宋满冬停住,“宋县长,您是找我有什么事儿么?”

宋瑾想这几个知青真是直来直去的。

他原本还琢磨着暗示一下,这会儿又怕宋满冬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宋瑾一边想着,问她,“晚上你们知青点儿是你做饭吧?”

“娉婷做吧。”宋满冬道。

宋瑾眉头一皱,下意识道,“她做的……”那能吃么?

跟河东大队的大锅饭相比,是难吃的不分伯仲。

宋瑾堪堪止住话头,改口道,“姚知青人是不错,但是在做饭方面,还是差了点儿天赋。”

“宋知青你难得回来一次,就露一手,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吧,顺便也给姚知青交流一下做饭的经验。”

宋满冬试探问他,“晚饭要给您送一份儿么?”

“不用特意准备。”宋瑾目的达成,脸上才露出些笑意,“跟姚知青她们的一样就行,我这些天晚饭都是跟着他们一块儿吃的。”

宋满冬立刻想到了昨晚的情况,犹豫了一下,还是闭上嘴没问。

等姚娉婷她们休息的时候,才问起来。

姚娉婷脸上也露出尴尬,小声说,“把他给忘了。还好宋县长人不错,没跟咱们计较。”

陆许山,“他前两天离开了一趟,估计买吃的去了,身边有吃的才不跟咱们计较。”

“你以为宋县长跟你一样啊?”姚娉婷,“那么看中吃的?”

宋满冬心想,还真不好说。

这都来暗示她做饭了。

不过想想姚娉婷的情况,也能理解。

晚饭宋满冬带着姚娉婷一起做的,连怎么做馒头也仔细讲给了姚娉婷。

虽说她计划时下周六就再次回来,可谁知道会不会有旁的变动?

还是趁着这段时间多教她们一点儿吧。

蒸馒头、炸肉酱、做萨其马、江米条,中途宋满冬还跟姚娉婷探讨了一下大米为什么煮不熟的情况。

这才知道他们不是一开始就吃土豆的。

只是大米煮不熟,又怕浪费,才开始煮土豆。

也怪不得昨晚瞧见他们的气色都有点儿差。

周日。

一大早宋满冬便煮了米粥,叫跟着姚娉婷和徐清跟着自己一块儿煮的。

从时间和放米水的比例,添柴时机,都一一记了下来。

恨不得拿着手表精确到分钟。

一顿饭做下来,宋满冬额头冒汗。

只觉得自己一个人做几个小时的菜也没这么累,没想到教人竟然是这么辛苦的事儿。

又不禁佩服起来,食品厂能把萨其马拆分开来,叫工人产出同等品质的东西拿起卖,实在是厉害至极。

今天的早饭吃的晚,但大家都不着急。

宋满冬昨天下午便听说了,今早把石头桥的最后两块落下,河东大队今年修水渠的任务便至此告终。

东风渠的最后一段通向水库。

不过那边已经不是他们负责的范围了,因此河东大队选择竣工的地方是一座石桥。

吃过饭再去,正巧看着最后一块儿大石落实。

张大队长一挥手,后面的人带着鞭炮上前。

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桥上桥下响起,灰白色的烟雾腾空。

热闹声散去,大队上又走出两位长者,下了水渠,站在梯子上开始刷标语。

这座桥没有命名,也没人想过要给它起名。

唯有桥柱两侧各留着几个大字。

“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兴修水利富我农田”

刷完标语,水渠下的人正要收梯子,张大队长扭头问身边的人,“宋县长,这段水渠是你监工的,能这么早修完,也多亏了你出主意。要不然你给我们大队留个字?”

“我就不用了。”宋瑾笑着摇摇头。

他今天没揣热水袋,背手站着,单薄的大衣在一众人群里格格不入。

拒绝完之后,又想了想,“叫那几个干活的知青来吧,他们也不容易。”

张大队长便叫了赵胜男她们。

赵胜男下意识的看向宋满冬,宋满冬却推着她的背,叫她转身,“我现在不是河东大队的人了,你别看我。”

“胜男,照着你的想法做吧。”

她帮赵胜男出过几次主意,可这并不意味着赵胜男没有能力,只是那时候的赵胜男还无法理解河东大队的人的想法。

但如今已经近四个月了,她们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倘若赵胜男还像刚到河东大队那样,那她口口声声说的什么建设新农村,便是笑话了。

其他人是不愿出这个风头的。

姚娉婷自己不怕站出来,但她觉得赵胜男更合适,也把她推到了前面,“这可是咱们一块儿修的水渠,写几个字怎么了?”

赵胜男一往前走,围在水渠边看热闹的人目光便投注过来,不过这些视线夹着的并无恶意,只有好奇。

更有活泼些的人,直接问了出来,“赵知青,你打算写什么啊?”

赵胜男冲他们笑笑,目光扫过人群,心底坚定下来。

她接过刷子,落下了自己想写的话。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10-15 23:58:07~2023-10-17 04:53: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没有头绪的mj 2瓶;珂珂不怕胖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