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蘇聯

第157章 尋找自衛武器(上)

字體:16+-

在巴巴羅薩入侵行動剛剛發起的1941年,這實際上是對蘇軍輕武器裝備來說非常尷尬的一個青黃不接年代。

在這一年當中,剛剛定型投產的波波沙ppsh-41型衝鋒槍還處在試製階段。區區不足百支的稀少產量,僅僅隻是用來檢測樣槍是否合格達到設計指標的測試之用,對於大規模裝備前線部隊的量產程度還相去甚遠,將其稱作1941年的空頭支票也不足為過。

而作為波波沙衝鋒槍的前型先輩也就是波波德ppd-40衝鋒槍,這一型性能尚可的衝鋒槍在衛國戰爭爆發前卻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及製造工藝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而產量稀少。

整個1941年剛過5000支的產量,對於整個一線戰場上龐大的數百萬紅軍部隊編製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這其中還包含相當大一部分蘇聯內務部部隊以及高級警衛部隊的優先供應訂單,層層抽減之後能分配到一線部隊手中的這一型衝鋒槍剩餘數量自然是可想而知,根本無法滿足前線部隊對抗德軍手中大量裝備的p38/40型衝鋒槍的實際需要。

身為一個後世穿越者的馬拉申科心中可是非常清楚全自動武器在現代戰爭當中的重要性。

扣住扳機不放的全自動潑水遠遠要比強調精度、射程和單發威力的栓動式步槍好出太多。

太平洋戰爭時期一向強調精確射擊和“每發子彈都要消滅敵人”的日軍,憑借其戰爭早期優秀的單兵作戰素質和精準度極佳的三八式步槍,堪稱是當時世界上步槍兵精確射擊的楷模軍隊,早期日軍在步槍精準射擊方麵的造詣可謂是無出其右且一直引以為豪。

但就是這麽一支槍法牛逼到爆炸而重視單兵精確射術的步兵軍隊,卻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被隻求全自動火力潑水射擊而將單發射擊命中率拋之腦後的美軍打得抱頭鼠竄、叫苦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