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蘇聯

第164章 馬拉申科的計劃

字體:16+-

在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1941年初,絕大多數的蘇聯坦克設計師團隊乃至於蘇軍高層指戰員和政治領導階層,都尚未對德軍裝甲部隊的研發能力和更新換代能力有一個清楚且準確的認識。

自德軍贏得對歐閃電戰,將法國徹底征服並順帶著將英國人趕回本土驅逐出歐洲大陸以後,其裝甲部隊當中的主力裝備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更新換代與改進加強。

裝備24倍口徑短管75毫米主炮的早期型四號坦克一直到巴巴羅薩行動發起時,都是德軍裝甲部隊序列當中最新銳的主力坦克型號。

這一型短管炮四號坦克與三號坦克一道,共同組成了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發起時的絕對裝甲兵主力,同時亦是德軍在麵對“t34危機”時表現乏力的最直接導致原因。

性能優良可靠的t34坦克以及德軍裝甲部隊相形見絀下的糟糕質量劣勢,使得蘇軍高級指戰員與黨政軍高層領導人們一度產生了過於自負的危險想法,認為蘇軍坦克的質量優勢將會在德軍坦克進展緩慢的更新換代麵前一直保持下去。

這種極度危險而又過於自負的想法,無疑將整個蘇軍坦克部隊置於了極為不利的發展前景之下。

各種改進型的主力坦克方案不是因為設計質量不過關,就是因為無法滿足戰時大規模批量生產的最主要要求而被一一斃掉。

新式坦克的設計研發工作則因為前線坦克部隊的質量優勢猶在而被一拖再拖不斷延後,戰爭爆發後的蘇軍坦克設計局除了那些圍繞著既有車型展開的改造設計圖紙以外,竟無一套全新主力坦克的設計方案圖紙可以拿得出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時刻都處在t34危機陰霾籠罩之下的德軍一方。

相比起蘇軍主力坦克型號一直都得不到根本性改進與替代的糟糕發展情況,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便立刻遭遇到了t34危機洗禮的德軍一方很快便如夢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