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楊杲合上奏折,重重地拍在桌案上。
弓高民變,多虧王安石和楊士奇做事嚴謹,從逃出來的縣吏和衙役口中詢問出了馮春等人倒賣賑濟糧的罪行,這才將整件事情弄得水落石出。
“傳旨,召令嶽飛速速出兵平定弓高民變,隻誅首惡,從者隻要放下兵器皆不計較前罪!”
河北剛剛安定,絕不能再出現大規模的民變,必須要把造反的勢頭扼殺在萌芽當中。
“傳旨,弓高縣縣令、縣丞即其他參與貪汙倒賣糧食的官吏士紳商人還有衙役,一律斬首,抄沒家產充公,子孫三代不許科舉,不許出仕。河北各縣凡有貪汙賑濟糧者一律按此處理!”
亂世需用重典,曆史上官逼民反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了河北的安定,楊杲毫不猶豫地效仿曆史上朱元璋治貪的手段,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罪大惡極者采取“剝皮揎草”的酷刑,用以震懾官員。推行大誥,允許民間百姓上訪。
不得不說,朱元璋在治理貪腐問題上的力度和決心是極其嚴厲和堅決的,這給了楊杲不少借鑒的經驗。
此外,楊杲又效仿武則天設立銅匭,任何人都可根據意願將文字投入其中匭中,申冤舉報皆可。
這兩條的舉措都是為了鼓勵民告官民申冤,朝廷的政令明明已經下達,可弓高縣卻從未放糧賑濟難民,難民們求告無門才釀成了嚴重後果。
當然了,除了增加百姓上陳的渠道外,加強教育建設也是極其重要的。很多底層百姓即使朝廷頒布了律令,他們也不懂利用律令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走上暴力對抗朝廷的道路。
楊杲以河北為實驗點建立學政司,鼓勵翰林院內的士子下基層推廣普化教育。為了打壓翰林院內空談誤國的虛化現象,楊杲隨機頒布硬性規定,五年內未科舉入仕又不願下基層的士子,朝廷將取消他在翰林院的一切待遇。國家的稅收不是用來供養空談誤國的蛀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