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此時這個時代來說,讀書考功名,的確也是助益多多。
且小贅婿學什麽都很快的樣子,大約讀書應該也不會辛苦吧……
江米夏想了好一會兒,“這平常讀書人少,主要是因為讀書花錢多,許多人家供不起,隻認幾個字便不去了,咱們家日子不說多富,但供你讀個書還是可以的。”
“你若是想去學堂,那便去讀吧。”
“謝謝娘子。”得了江米夏的同意,宋景韞頓時高興起來。
“不過……”江米夏也有些猶豫,“你有些字雖然認識,也會寫,不過我教的也都不規範,你若真的要讀書的話,怕是得從啟蒙開始學。”
既然要讀書,那就得從一開始紮紮實實打個底子才行。
若真的是學的快,再尋更好的書院和先生也是可以的。
不過,啟蒙的話,大都是五六歲的孩童,到時候宋景韞這個五六歲零一百多個月的孩童往那一坐……
嘖,想想都覺得很耀眼啊。
既是決定了讓宋景韞去學堂讀書,江米夏便沒有過多磨蹭,尋了江有成和劉氏來商量宋景韞去讀書的事兒,看看往哪個學堂送。
對於宋景韞要去讀書之事,江有成和劉氏先是驚訝,片刻後便表示十分讚同。
上次柴發等人的事兒,讓江有成和劉氏也是心有餘悸。
幸虧他們識得荀元柏,也幸虧那天荀元柏在,更幸虧的是荀元柏能快速的尋到了趙知府,問責了鄒縣令,如若不然的話,後果還真的不好說。
且這次的事兒過去了,還有下次,下下次……
隻要家中的生意還在,日子過得富裕,難保不會有人盯上。
如果宋景韞能夠去讀書科舉,考個功名的話,也能護得住家中產業,護得住江米夏,他們老兩口也就放心了。
就是這去哪兒學堂的事兒……
尋常農戶,大都讀不起書,即便能讀得起的,這資質也不見得好,且教書先生也是十分稀缺的,可以說除了鎮上有個正兒八經的書院以外,方圓十裏,也就隻有大楊樹村有一個小私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