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几个教习你一言我一语,把多年的经验都倾囊相授。
赵明和几个文书手忙脚乱地记录,生怕漏掉重要内容。
“对了。”
朱瞻基突然想起一件事,“还要编一些基础的识字课本。很多水手不识字,得先教会他们认字写字。”
“这个简单。”
阮先生说,“我可以编一本专门的航海识字课本,把常用的航海用语都编进去。”
教材编写得差不多后,就要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
“从哪里招人?”
这是个重要问题。
“我觉得可以分几类。”
郑和建议,“第一类是水师中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第二类是投诚势力中的好手,第三类是本地有志于航海的青年。”
“同意。”
朱瞻基说,“不过要严格筛选。特别是投诚的那些人。”
“那标准定在哪?”
马哈木问。
“首先要身体强壮,能吃苦。”
朱瞻基说,“其次要头脑灵活,反应快。最重要的是要忠诚可靠,品性端正。”
“那年龄限制呢?”
“太大太小都不要。”
朱瞻基想了想,“就定在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之间。年纪太大的学不进去,太小的吃不了苦。”
招生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轰动。很多人踊跃报名,生怕错过这个机会。
“他娘的,想不到这么多人想来!”
张老船长看着长长的报名队伍直摇头,“要是都收了,老子不得累死?”
“放心,会严格筛选的。”
朱瞻基说,“第一批就招五十个人,要从这些人里面挑最合适的。”
筛选工作持续了好几天。
“这小子不错。”
张老船长指着一个年轻人说,“虽然没什么航海经验,但反应快,而且肯吃苦。”
“那个也行。”
李老爷子说,“看得出来对造船很有兴趣,问的问题都很专业。”
就这样,第一批五十名学员终于选定了。
其中水师出身的二十人,投诚势力的十五人,本地青年十五人。
“记住,”
朱瞻基对这些年轻人说,“能进入航海学堂是你们的机会,也是朝廷对你们的信任。你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
“大人放心!”
众人齐声答道,“我们一定不负重望!”
开学前夕,朱瞻基又专门召集教习们开会。
“教学一定要严格。”
他强调,“该松的松,该严的严。对那些偷懒耍滑的,绝不姑息。”
“明白!”
张老船长拍着胸脯说,“要是敢偷懒,老子抽死他!”
“打倒是不必,”
朱瞻基笑道,“但该骂还是要骂的。这帮小子不来点硬的,以后怎么能在海上吃得开?”
大家都笑了起来。
能在海上混饭吃的,哪个不是被骂大的?
开学这天,朱瞻基特意来到学堂。
看着整齐的校舍,崭新的器具,还有精神抖擞的学员们,他心里很是欣慰。
通过这个学堂,将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航海人才,为朝廷的海上事业添砖加瓦。
“好好干!”
他对众人说,“总有一天,你们会成为大明海上的栋梁!”
就这样,航海学堂正式开课了。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测天台上时,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张老船长站在课堂上,声音洪亮:“今天先教你们认识风向……”
李老爷子在船坞边,手把手教学员们看图纸:“船的龙骨要这样设计……”
刘先生在测天台上,指着天空讲解:“这颗星就是北极星,它的位置……”
课堂上不时传来张老船长的咆哮:“你个兔崽子!这都记不住?老子再说一遍……”
但骂归骂,该教的一样不少。
渐渐地,学员们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
“这老家伙,”
一个学员私下说,“骂人是挺厉害,不过教得是真好。”
几个月下来,学员们的进步明显。
不仅基本的航海知识掌握得不错,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大人,”
郑和向朱瞻基汇报,“第一批学员的表现都不错。特别是有几个,天赋很高,学得特别快。”
朱瞻基点头:“那就要重点培养。等他们出师后,可以留下来当助教,为下一批学员做示范。”
这天,朱瞻基来到学堂视察。
恰好赶上实践课,学员们正在海上训练。
“掌舵!”
张老船长大喊,“注意风向!”
一个年轻人稳稳地控制着船的方向,动作干净利落。
“不错!”
朱瞻基赞许地说,“才几个月就有这水平,看来是个好苗子。”
“可不是?”
张老船长得意地说,“这小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您是不知道,刚来时连舵都不会摸,现在什么天气都能掌得稳。”
朱瞻基满意地点头。
看来,建立航海学堂这步棋走对了。
“下一步,”
他对郑和说,“要考虑扩大规模。等第一批学员出师后,就可以增加招生人数。”
“是啊。”
郑和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来打听,想送人来学习。”
“可以考虑在其他港口也设立分校。”
朱瞻基说,“不过要循序渐进,保证教学质量。”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惊呼。
原来是一艘练习船撞到了礁石,船底破了个洞。
“他娘的!”
张老船长破口大骂,“都教你们多少遍了?这片水域有暗礁,要特别小心!”
学员们手忙脚乱地施救,但还算有条不紊。
很快就用准备好的工具把破洞堵住,将船安全拖回港口。
“处理得不错。”
朱瞻基说,“看来平时的应急训练还是有用的。”
确实,除了日常课程,像这样的小事故,反而是很好的实践机会。
“今天这事,”
张老船长对学员们说,“你们处理得还行。不过这是在港口附近,要是在外海,后果就严重了。”
学员们都认真地点头。
这次的教训,比念十遍书都管用。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航海学堂慢慢走上正轨,成为南海地区最重要的航海人才培养基地。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朱瞻基正在批阅文件,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
“大人!”
赵明急匆匆跑进来,“出事了!有商船在外海遇险,请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