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90章 民生与变革

字体:16+-

“正是因为海贸发达,我们才能用银子购买粮食,解决灾年缺粮的问题。正是因为航路开通,我们的瓷器、丝绸才能卖出好价钱,农民和工匠才能过上好日子。”

他看着众人:“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农业是根本,但海贸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

杨士奇若有所思:“殿下说得有理。只是……”

“只是朝中还有不同意见,对吗?”

朱瞻基笑了,“无妨。真理越辩越明。你们回去告诉那些大臣,过几日我要召开廷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等六部尚书告退后,陈永福感叹道:“殿下治政之才,真是令人佩服。”

朱瞻基摇摇头:“这才哪到哪。要让这些老成谋国的大臣们转变观念,还需要时间。不过……”

他看着案头的奏折,“变革的时机已经到了。”

几日后,廷议如期举行。

朝中重臣齐聚太和殿。

保守派以礼部尚书夏元吉为首,极力反对扩大海贸。

他们认为这会动摇国本,让商人坐大。

“况且,”

夏元吉说,“这些海商一旦有了实力,难保不会结党营私,为祸朝廷!”

进步派则以杨士奇为代表,支持朱瞻基的政策。

他们认为海贸能够富国强兵,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争论一直持续到午后,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朱瞻基开口了:“诸位爱卿,你们都说得有道理。但请允许我讲个故事。”

他说起了自己在马六甲的见闻:那里的航海学堂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商船往来,百业兴旺,就连农民的收入都比以前高了许多。

“为什么会这样?”

他问道,“因为那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农民种粮食供应商船,工匠制造航海用品,商人把货物运到远方换回金银。大家各尽其能,互利共生。”

接着,他又说起了最近的战事:“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师,没有发达的航运网络,我们怎么能这么快平定海盗?如果没有繁荣的海贸,我们拿什么来维持这些力量?”

众人听得认真,不少人若有所悟。

“所以,”

朱瞻基总结道,“发展海贸不是在动摇国本,而是在为国本添砖加瓦。只要政策得当,管理有方,完全可以把握好分寸。”

他的话说到了很多人心里。

就连一向持反对意见的夏元吉,也不得不承认这番话有道理。

最后,朱瞻基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在继续发展海贸的同时,加强管理监督,防止商人坐大。

同时把部分海贸收益用于支持农业发展,实现双赢。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

廷议结束后,杨士奇感叹道:“殿下不愧是明君之才,既有魄力推行新政,又能照顾各方利益。”

朱瞻基笑了笑:“为政之道,贵在平衡。只要能让百姓受益,让国家变强,什么样的阻力都要突破。”

清晨,朱瞻基微服来到京城最大的码头。

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大批商船正在装卸货物。

来自南洋的香料、波斯的宝石、阿拉伯的香水,与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资交相辉映。

“报告大人,”

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悄悄走近,正是暗中保护的锦衣卫,“最近半年,光这个码头的税收就增加了三成。”

朱瞻基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他注意到码头边上多了不少新店铺,很多是海外商品专营店。

“这家店是卖南洋香料的,”

锦衣卫介绍道,“老板是个普通渔民的儿子,以前在航海学堂学过。现在生意做得不错,还帮衬着乡亲们一起发财。”

朱瞻基欣慰地笑了。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让普通百姓也能分享海贸发展的红利。

走着走着,他看到一群工人正在建造新的仓库。

“这是新建的海产品冷藏库,”

锦衣卫说,“用的是从波斯学来的制冰技术。有了这个,以后海鲜就能运得更远,价格也更便宜了。”

朱瞻基走进工地,和工人们聊了起来。

让他惊喜的是,这些工人不仅工钱比以前高了,还学会了不少新技术。

“多亏了殿下的政策啊,”

一个老工人说,“要不是海贸发达,我们哪有这么多活干?现在不光自己日子好过了,还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

离开码头,朱瞻基又去了趟市集。

这里的变化更大,不少百姓家里都用上了南洋的香料、阿拉伯的香水。

“以前这些都是达官贵人才用得起的,”

一个小贩说,“现在普通人家也能买得起了。”

正说着,一群孩子从旁边跑过。

朱瞻基注意到他们手里拿着的是航海学堂出的读本。

“这些娃娃现在可有志气了,”

小贩笑道,“都说要去航海学堂学本事,将来好出海做大买卖。”

看到这一切,朱瞻基心中感慨万千。

短短几年,海贸政策就给百姓带来了这么大的改变。

回到宫中,他立即召集幕僚商议。

“要把这些变化固定下来,”他说,“让更多百姓受益。”

于是,一系列新政策出台:

首先,扩建航海学堂,增设商贸课程。不仅教航海技术,还要教授贸易知识、外语等实用技能。

其次,设立海贸基金,扶持普通百姓做生意。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申请资金支持。

第三,改革关税制度。对民生必需品降低税率,让老百姓能买得起洋货。

第四,鼓励技术创新。凡是能从海外引进有用技术的,都给予奖励。

这些政策一出,立即引起轰动。

虽然也有人反对,说是太过激进,但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

“殿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杨士奇感叹道,“这些政策都是为了百姓着想。”

朱瞻基摇摇头:“这才刚开始。要让大明真正强大,还需要更多改变。”

他看着地图:“你看,这些航路就像血管一样,把大明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血管里流淌着财富和智慧,滋养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