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96章 盛世征程

字体:16+-

原来是他们改良的新式龙骨结构试验成功,这将大大提高船只的稳定性和航速。

“好!”

朱瞻基精神一振,“立即推广这项技术。要让我们的船队保持技术领先。”

他随即想到了什么:“对了,让航海学堂的学生也参与这些研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时,海外事务部的官员送来了一份统计报告:最近半年,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派人来航海学堂学习。

“这些学生将来都是友好的力量,”

朱瞻基说,“要好好培养他们。”

他特意去看了正在上课的外国学生。

让他惊喜的是,这些学生不仅学习认真,还自发组织了文化交流活动。

“殿下,”

一个阿拉伯学生用流利的汉语说,“我们想把大明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回家乡。”

朱瞻基很感动:“这正是我们想要的。让知识和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他当即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增设更多实用课程。

要把航海学堂办成真正的国际学府。

“不过,”

他提醒官员们,“要注意保护我们的核心技术。该教的要教,该保密的要保密。”

下午,他又去视察了新建的海外贸易中心。

这里汇集了来自各国的商品,也是商人们交流信息的场所。

“生意很好啊,”

他看着熙熙攘攘的场面说。

“是的,”

一个商人答道,“现在各国商人都愿意来这里做生意。因为这里秩序好,规矩公平。”

朱瞻基听了很欣慰。

“对了,”

他问商人,“最近可有什么新的市场信息?”

商人们纷纷反映:西方各国对东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瓷器、丝绸和茶叶。

“这是机会,”

朱瞻基说,“但我们不能只卖原料和初级产品。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

他随即召集官员,部署了几项新措施:

第一,在主要港口建立加工区,就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第二,鼓励工匠创新,对开发新产品的给予奖励。

第三,加强品质管理,维护大明商品的信誉。

第四,建立商品展示中心,让各国了解我们的产品。

“记住,”

他强调,“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贸易,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傍晚,他登上海外事务部的塔楼,远眺南方。

“看到了吗?”

他对随行的官员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景象。”

“殿下远见卓识,”

杨士奇感叹道,“这短短几年,就让大明的海上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夏的紫禁城,处处生机盎然。

朱瞻基在御花园里接见了刚从西洋归来的王小虎一行。

这支远航船队不负重托,不仅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还带回了大量宝贵的信息。

“殿下,”

王小虎呈上厚厚的航海日志,“这是我们的详细记录。”

朱瞻基翻看着日志,眼中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这些年轻人不仅完成了贸易任务,还细致记录了沿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

“说说最重要的发现。”

王小虎立即汇报:“最大的发现是,西方各国正在加快海上扩张。特别是佛朗机人,他们在研究新的航海技术,想要开辟到东方的直接航线。”

“果然如此。”

朱瞻基若有所思,“他们终究会来的。”

“不过,”

王小虎补充道,“我们还有优势。目前我们的航海技术和商贸网络都领先他们。关键是要保持这种领先。”

朱瞻基点点头:“说得对。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创新的原因。”

他转身问随行的官员:“海洋研究院的进展如何?”

“回禀殿下,”

郑和说,“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新式航海仪器、改良船型、防腐技术等都有突破。而且……”

他特别强调:“最近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望远镜,比西方的还要清晰。”

“好!”

朱瞻基很满意,“科技创新才是根本。要加大投入,广招人才。”

他随即询问了其他方面的情况。

令他欣慰的是,大明的海上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贸易网络不断扩大,已经覆盖了从东洋到波斯湾的广大区域。

航海学堂分校遍布各地,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式商船不断服役,保持着技术领先。

各地商站运转良好,影响力持续扩大。

“不过,”

杨士奇提醒道,“我们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首先是人才不足。虽然航海学堂在扩招,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其次是管理问题。海外事务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完善的制度。”

朱瞻基早就预料到这些问题。

他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想好了对策。”

第一,扩大教育投入。除了航海学堂,还要办综合性海事大学,培养各类人才。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制定详细的海事法规,理顺管理体制。

第三,创新融资方式。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建立海外投资基金。

第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政策,鼓励创新创业。

“最重要的是,”

他强调,“要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就在这时,又有捷报传来:漳州船厂建造的新型远洋商船试航成功,各项性能都超过预期。

“太好了!”

朱瞻基说,“这说明我们的技术创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他立即下令:加快新船建造,更新现有船队。要让大明的船队始终保持技术领先。

“对了,”

他突然想起一事,“让王小虎他们把这次远航的经历整理成教材。要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热爱海洋。”

傍晚时分,朱瞻基在御书房召见了几位重臣,商议未来发展大计。

“诸位,”

他说,“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他展开一幅新绘制的世界地图,手指在上轻敲:“你们看,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谁能掌握海上贸易,谁就能掌握未来。”

“所以,”

他继续说,“要让大明真正成为海上强国,引领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