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声色犬马,你叫朕当千古一帝?

第61章 打造新式战船!

字体:16+-

“头一回见着官府的银子,是这么直接发到咱们老百姓手里的……”

民心,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实惠中,悄然凝聚。

而在周元庭坐镇河北,雷厉风行推行新政的同时,一封来自江南的加密信件,也经由特殊渠道,辗转送到了他的手中。

这已是他离开京城的不知第几个夜晚,行辕内的灯火依旧明亮。

信是秦婉儿亲笔所书,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干练。

信中言简意赅:“江南水师传来密报,前朝海寇余孽,似与倭寇有所勾结,正在秘密打造一种速度极快的新式战船,意图不明,但恐不利于我朝海防。”

周元庭的目光落在随信附上的一张简易舆图上,久久凝视着长江入海口那一片复杂的水域。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片刻后,取过笔,在舆图的某个位置轻轻一点,沉声道:“传信给淑妃,让她转告秦婉儿,之前朕给她的火油弹配方,可以再行改良。命军器监尝试在火油中加入足量的硝石粉末,以及些许硫磺,分量需仔细调试。告诉她,此物一旦功成,威力足以焚江煮海!”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倭寇?

跳梁小丑而已!

几乎就在周元庭筹谋着如何应对江南潜在威胁的同一时刻,繁华依旧的京城,一条偏僻幽深的暗巷之中,夜色浓得化不开。

三顶黑色的软轿,悄无声息地停在了一座早已荒废的破庙门前。

周围一片死寂,只有偶尔几声夜枭的啼叫,更添了几分阴森。

轿内,传出几不可闻的低语,带着一丝压抑的惊恐与怨毒:“那周元庭……竟然真的在河北把新作物给推起来了!若是真让他成了气候,我等囤积的那些粮食……岂不都成了摆设?”

“哼,何止是摆设!只怕到时候,他还要拿我等开刀,以平抑粮价,收买人心!”

另一个声音咬牙切齿地说道。

“不能再等了!必须想办法……”

“呲啦——!”

话音未落,一声利刃划破窗纸的轻响突兀响起!

紧接着,数道黑影如同鬼魅般从破庙的四面八方破窗而入,手中雪亮的钢刀在昏暗的烛火下闪过一道道寒芒!

“奉陛下钧旨!缉拿通敌叛国、囤积居奇、意图谋逆的奸商!”

冰冷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地府,正是麒麟卫指挥使裴陵麾下的精锐校尉!

轿中的人顿时发出一片惊恐的尖叫和混乱的碰撞声。

其中一顶软轿在慌乱中被撞翻在地,一个肥胖的身影狼狈地从轿中滚落出来,还未等他爬起,一柄冰冷的刀锋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而从那翻倒的轿中,同时滚落出来的,还有几封用油布包裹的信件。

其中一封,封口处赫然盖着一个清晰无比的印章——永亨银号!

而信纸上所书写的,竟是密密麻麻、无人能识的鞑靼文字!

汴梁城头,数日前那场雷霆般的抓捕掀起的余波尚未平息,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与更浓重的惶恐。

那些平日里脑满肠肥、不可一世的豪商巨贾们,此刻便如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地汇聚在新建的官仓之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农户,他们被官府组织而来,眼中闪烁着既忐忑又夹杂着一丝微弱希冀的光芒。

今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阳光倾泻而下,将那座崭新矗立的仓廒映照得金光闪闪。

仓廒正门之上,一块巨大的匾额被红绸覆盖,神秘而庄重。

周元庭一身玄色常服,龙行虎步,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登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商贾们的瑟缩与农户们的期盼尽收眼底。

“诸位,”

周元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今日在此,只为一事——开仓!”

话音落,他亲自上前,伸手抓住红绸的一角,猛地一拉!

红绸飘落,露出其后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常平仓”!

阳光下,这三个字熠熠生辉,仿佛蕴含着万钧之力。

仓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更是夺人眼球:“丰年屯粮安社稷,灾年平粜济苍生!”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农户们大多不识字,但“屯粮”“济苍生”这几个字眼,却让他们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热流。

而那些商贾,特别是粮商,脸色则变得愈发难看。

常平仓?

这是要跟他们抢生意,不,这是要断他们的财路啊!

周元庭待众人的议论稍歇,方才继续朗声道:“何谓常平仓?顾名思义,平抑粮价,稳定常平!丰收之年,百姓手中余粮,官府将以高于市价一成之价格收购,不使谷贱伤农!灾荒之年,米价腾贵,官府则以平价售粮,不使饿殍遍地!”

此言一出,农户那边顿时爆发出低低的欢呼,不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高于市价一成收购?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以往半年,粮价贱如泥,他们辛辛苦苦一年,也换不回几个铜板。

而商贾那边,则是一片死寂,不少人额头已经渗出了冷汗。

官府高价收粮,低价卖粮,这…

这让他们还怎么操控粮价,赚取暴利?

周元庭似乎嫌这震动还不够大,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举起手中一份烫金的契约,声音再次拔高:“今日,常平仓更有新规颁行——”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凡我大周农户,凭此契约,可在播种之后,预先向常平仓支取当年应缴皇粮三成之银钱!待到秋收之后,再以所收新粮抵扣银两。若粮价上涨,农户无需补差;若粮价下跌,官府依旧按约定价格收购,不让尔等吃亏分毫!”

“轰——!”

这话如同一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巨浪!

农户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啥?能提前拿钱?”

“官家给咱们发钱种地?”